2007年12月26日星期三

(2006/06/08)南洋大学校徽的结构── 信息录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洋大学校徽的结构
── 信息录 ──

“南洋大学的校徽是一座星和黄、蓝、红三道光圈所组成的图案”。校徽原创者潘受曾经记述:“黄星象征南大,黄蓝红三光环依次象征华巫印三大民族。图案之形态,则兼寓多元民族和谐相处,及多元文化融洽交流之意”(注1)。虽然《校徽释义》没有说明清楚,三道光圈在图案上都有固定的位置:黄圈在上,蓝圈在右,红圈在左。

优美的校徽,结构上有平衡、集中、端庄和稳实的特征,三道光圈构成总体联接的图案。由于没有文件说明三道光圈交接的要求,各自“发挥”以后,“创造”了不同类型的图案。

纵观所有图案,蓝圈和红圈的不同叠合交扣方式,形成了四类图案:

前后式
1956年3月15日南洋大学举行开学式,陈六使主持升旗礼。南大校旗上的校徽,蓝圈与红圈交扣,蓝圈上方在红圈之前,下方在红圈之后 (以下简称这种上圈在‘前’、下圈在‘后’的结构为“前后式”)。1958年3月30日南洋大学举行落成典礼,采用的也是“前后式”结构的校徽。

“前后式”校徽,黄圈从左上方,反时针方向,朝右下穿入红、蓝圈内(左上图)。如果黄圈从右上方,顺时针方向,朝左下穿入红、蓝圈内,就形成右上的图案。右上图三圈交接处,(即黄圈的下方,蓝、红两圈的上方),蓝圈在前,红圈在后。黄圈右方在蓝圈之前,左方在红圈之后。黄圈处在前(蓝)圈之前,后 (红)圈之后,有着偏向右方的倾势,结构不平衡。左上的图案,黄圈右方在前(蓝)圈之后,左方在后(红)圈之前,形成平衡稳实的结构。因此,“前后式”的结构,都采用左上图的方案。

后后式
南洋大学第1-12届(注2)毕业文凭上的校徽,蓝、红圈交叠而不相扣,蓝环上、下方都在红圈之后 (以下简称这种上圈在‘后’、下圈也在‘后’的结构为“后后式”)。同样的道理,黄圈必须从右上方,顺时针方向,朝左下穿入红、蓝圈内,才能形成平稳的图案。

前前式
《南洋大学校徽释意》(注3) 里的校徽,蓝、红圈交叠而不相扣,蓝环上、下方都在红圈之前 (以下简称这种上圈在‘前’、下圈也在‘前’的结构为“前前式”)。同理,黄圈必须从左上方,反时针方向,朝右下穿入红、蓝圈内,才能形成平稳的图案。

后前式
1980年8月16日南洋大学举行第二十一届毕业典礼,当时采用的校徽, 蓝圈与红圈交扣,蓝圈上方在红圈之后,下方在红圈之前 (以下简称这种上圈在‘后’、下圈在‘前’的结构为“后前式”)。“后前式”结构,黄圈从右上方,顺时针方向,朝左下穿入红、蓝圈内,形成稳实的图案。

以上是校方采用过的4类校徽图案结构,各类可能衍生变异结构。

后后式变异
左图是曾经刊载在《南大商学院第五届毕业班特刊》封面的“后后式”变异结构。图案设计者,应用拓扑学的知识,设置黄圈既在后(蓝)圈之后,也在前 (红)圈之前。由于黄圈包揽前后两面,三圈虽然各自不相扣接,总体却有交缠联接的感觉,达到了统一平衡的境界。应用同样设计,也可制出类似的“前前式”变异图案。

此外,也出现过一些总体不平衡,甚至三环各自松脱的图案。南洋大学关闭后,粗制滥造的图案,更是不足可取。

(注1): 潘受,《海外庐诗卷七·纪南洋大学落成典礼次昌黎韵》,1958年。
(注2): 希望读者能协助提供第13-21各届毕业文凭上校徽图案的资料。
(注3): 《南洋大学校徽释义》,最早似在50/60年代发表,请读者协助提供有关刊物名称和出版日期。
《纪念南洋大学创校25周年特刊》收录的《南洋大学校徽释意》没有校徽图案。(1982年8月25日,7页)
《南洋大学史料汇编》收录的《南洋大学校徽释意》,校徽采用“前前式”结构图案。(1990年11月,4页)
《南洋大学全球校友联欢会(1992)特刊》收录的《南洋大学校徽释义》,校徽也是“前前式”的结构。(1993年4月15日,1页)
《呵 这五十年》里的《南洋大学校徽释意》,删去校徽六义,改用“后前式”的结构图案。(2005年5月,11页)

(按):谢谢校友提供的信息,将会再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补充缺漏之处。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6月08日首版 Created on June 8, 2006
2006年6月15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ne 15, 2006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