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6日星期三

(2006-03-03)南大儿女本是同根生为何不能容异己?── 陈新华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大儿女本是同根生
为何不能容异己?
── 陈新华 ──

拜读了凡夫在 2006-02-16 回应火凤凰对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关心”的文章后,我觉得好多校友就像凡君一样对南大课题赋予非凡的想象力与丰富的联想力,凡君好像对毕业生协会也了如指掌,可喜啊!最少证明你还会知道关心毕业生协会不是吗?但你已把学生组织、同学会、社团注册组织等混乱了,也把南大毕业生协会的英文全名写错了,该是“The Association of Nanyang University Graduates (ANUG)”。凡君不但热爱中华语言文化但也非常崇拜英国文化,还引经据典的为南大毕业生协会历史找定义说:“……毕业生协会名称里的 Guild 字指的是英国从七世纪后就闻名的行会或同业工会的组织”等等!希望凡君能花点时间上协会的网页去多了解协会,网站是: www.nantahalumni.org.sg。

让我摘录一小段有关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简介:“……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于1964年注册为社团,宗旨是通过举办各类学术、体育、康乐、社交与消闲活动来促进校友之间的联系与友谊,协会的会务由20人理事会负责……协会是南洋理工大学校友联络理事会、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友事务署和国际校友会的成员。此外,协会也是人民协会和新加坡合唱协会的团体会员。因此,协会积极参与上述机构的活动。在关心国家与社会事务的前提下。协会积极参加与民意处理组的系列对话。”

凡君也赞颂毕业生协会说:“……倒是在合并后,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做了一件受人拥护的事。这团体拒绝成为国立大学校友会成员。但是,九十年代以来,它却热衷于,支持南洋理工大学篡改南大历史、盗窃南大名分、取代南大成为云南园主人的行动。”等等!我相信凡君又搞糊涂了;因为:

1)。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ANUG)谈不上“拒绝成为国立大学校友会(NUSS)成员”,因为这个校友会NUSS也是一个社团注册团体,参加会员是需要高达$5000的入会费。而应该是说:因为大多数南大校友对国大没有归宿感而不愿参加其校友会NUSS ,故ANUG本着大多数会员的意愿向政府提出把名册从国大迁入南大。

2)。说什么篡改历史?什么盗窃名分的?这都不是ANUG的宗旨范围的事;君不见许多海外大学如中国的著名南京大学、南昌大学等也简称“ 南大”二字,是否也须要受到批判和指责呢?

本来要不要参加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俱乐部(NTUAC) 纯粹是个人的事,是一种以个人名义或组织名分去参加另一个学术团体罢了!通过这个平台或途径与本国的知识界保持联系和社交活动而已;却让朱永安学长增添了莫大的烦恼!有必要吗?

朱君于2005-11-18之《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会召请半百的真南大校友》注:“……难道真的是有一批南洋大学的校友,在暗地里协助南洋理工学院的成立吗?这样背弃母校的师生是不可思议的,我相信是不会有人去做的。看来只不过是南洋理工大学在利用永久会员的优惠价,来召请南洋大学校友回去云南园,跟着认同其崭新的‘50年历史’。这样的优待‘召生’政策会成功吗?”请问难道朱君从不曾参加过类似学术组织吗?但我认为每个人该有自己的权力和自由去决定参加任何社团,况且又不用朱君替我付钱$3000,为何要干涉个人自由呢?难道你老人家在海外无缘参加,你也不让别人参加吗?还把新加坡南大校友分真假,未免太霸道了吧!

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体系已全球化,高科技让工商业策略转型,大家常看到国与国之间搞联盟,大企业与大机构相互合并,商业与商业之间创立连锁或加盟等,这已是一种最新的发展趋势和生存新概念。凡君所言:“……用一个聪明的手段尝试促使毕业生协会,完成其‘历史使命’”,令人啼笑皆非!难道你希望看到的是一幕‘孤芳自赏,闭关锁国’而终的结局吗?

南大校友们,你们看!往往就是以上这些不必要的猜疑在捕风捉影,人云亦云,搞到校友间的感情受损,实在不值得啊!

南洋大学25年来总共造就了21届的毕业生,校友人数约一万两千人,就因大家都毕业于不同的年代(1960-1980),来自不同学科与学习的背景与环境,年龄甚至相差20年之距,肯定各届所处的时空有异,学习的经历也有些不同,思想上也肯定有所差别,那是正常的事。所以每当谈论到母校的课题时,校友们都会多多少少的对母校遭遇有着不同的感触与想法,其实校友的反应不一是很自然的。

大家不难发现,一直以来在媒体与校友网站看到的报导往往只是那区区5%或更少的少数校友(若以12000人计只有区区不到500人的话,也只不过是 5%的校友)有着许多怨言,牢骚与不满而已!尤其是海外的校友们对母校的命运给予诸多负面的,悲观的批评和贬意的描述罢了!请问这5%是否就能够代表全体 21届“南大人”的心声与想法呢?为何另外95%的校友选择保持沉默呢?难道他们都不爱母校吗?不!!他们只是不忍心看到或听到校友们之间的吵吵闹闹局面吧了!很可能他们比任何一位发表言论的校友更爱!甚至爱的程度与精神更是令人佩服!但为何南大的课题往往只被一小部分的校友硬性的让她蒙上不必要的政治色彩呢?有些校友甚至对异己者视为叛徒?好笑吧!难道大家在南大所受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体制上思想上出了毛病?

各位校友,我认为今天我们要着重的应该是:“要如何去珍惜与维持校友之间的友情?大家都同属一所大学毕业的,无论你来自第1届还是第21届,无论你学习那一门科,只要一天是南大同学终身都是南大校友!这是不变的事实,你知道吗?这么多年来能把大家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靠的就是“南大精神”,无论校友对 “南大精神”的定义如何都不重要!因为这也是整个华社的精神!虽然大家在某个程度上存在着一些思想上的代沟,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大家应该知道如何去容忍与包含异己,好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才对。

南大就像是一个迷你的万花筒世界,也像是一个育有21个孩子的大家庭一样,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同是正常的,我们的十根手指都有长短,何况是思想行为,父子或母女之间也常出现多多少少的代沟不是吗?更何况我们都是来自各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地区的校友!难道那些不能与自己意见认同的兄弟姐妹(校友)就是野种吗?就是敌人吗?就是反对党吗?

其实这21个(届)南大儿女,每个都有着自己各别独特的个性与想法,但是居于尊老敬贤的原则下,甚少有后辈要发表意见与长辈争论长短的。如今南大子女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成家立业了,是该让大家安享晚年的时候了,不要把上一代的恩怨留给下一代吧!认同现南大与否,其实见仁见智,无奈大家处在不同的角度和方位看历史就有不同的解读,无论对或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您还当我是您的校友吗?我们想念的母校是一样的吗?我个人觉得这么多年来,只要认为自己曾经为母校做过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曾为校友、校友会尽了力!无论母亲是死了还是改嫁了,只要还怀有想念母亲的心就够了,何必还要让兄弟姐妹们争吵不休呢?何必要背着没有结局的历史包袱走入坟墓呢?

曾经有校友问我:南大与新大合并成国大后,为何有些校友偏要硬说母亲死了呢?为何不说母亲改嫁了呢?母亲为了生存被逼改嫁,难道改嫁后的母亲就不是我们的母亲吗?现代人改嫁是很平常的事不是吗?尤其在海外西方社会里,居住海外的校友们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为何你们不能容忍我们这位可怜的母亲呢?已经事过26年了,为何一定要咒她死了呢?你于心何忍?

君不见默默守候了多年的父亲“南大牌坊”,还依然无奈的肃立在原地期望着母亲早日归来,盼到了“1996年迁册”,但子女却不愿原谅母亲的“改嫁”,不愿再让母亲回家门,为何要如此为难母亲呢?到底我们要苛求些什么?我个人就非常赞成郑奋兴博士的“大南大”概念,诸君可能在怀疑我正在替某某布署某某阴谋,但我觉得清者自清。

各位大哥大姐们,若要争论如何开办大学教育!搞南大复名!正名!复办南大!设立网上大学!等等的宏愿太伟大了,令人敬佩!但对我而言也太遥远了!我自问办不到,这种重任就留给大哥大姐们好了。但我毕竟想要问的是:除了以上的宏图大愿能表示热爱母校外,如何才算得上是个爱母校的校友呢?难道只在媒体网络上打打笔战,批评这个儿!批判那个儿!排斥异己!光在纸上谈兵就是爱校的行为吗?也算是关心母校和校友吗?大家也高谈阔论了几十年,该说的相信都说了!该做的相信也做了,26年后的今天有结果了吗?有结论否?大家的目的与心愿都达成与否?满意与否?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问校友会或校方或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应该要问问自己本身曾为校友或校友会或校方或国家做过了些什么?你现在又身在何处呢?自从离校后你曾几何时踏入南大校园探望过?每年的回校日你有参加吗?曾有几回关心过和联系过校友?多年来你可有回家看看兄弟姐妹们,慰问弟妹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过去曾经参加过那一些校友或校友会的聚会和活动?我想如果一个从来都不愿意!不喜欢!又不曾经也不想参与校友的任何活动与聚会的校友,却又喜欢在外围指指点点的责备校友/同学!不懂得如何尊重校友会!不会珍惜兄弟之情的人,又怎么可能称的上是个爱母校之校友呢?你说呢?

少数校友一味的高喊!“要维护纯华文教育!要中华语言文化急切需要在新加坡复兴!要让唯一的华文大学──南洋大学重生!”但自己却在海外留学深造,并接受了高深的英语(若不是双语)教育!精通双语后却痛恨又反对南大与新大合并成双语的国大,这样的思想态度公平吗?君不见他们在网上应用高程度的流利英文论谈,精彩得让人怀疑他们是否出身于华校。可见他们已经走在新加坡政府的教育体制改革前头,好像早已预知南大会有这样改制的一天,不是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何老大哥们又不能接受现在已经改制后的双语南大呢?再看看今天的中国大陆,至今已有许多间着名的顶尖大学都在极急的争办及推广双语教育,如今也有好多中国的精英高才生纷纷到新加坡的中小学甚至大学来学习留学!而我们的老大哥老大姐们却希望看到新加坡的“南大”开倒车!目的何在?大哥们不喜欢这个“红毛大学”但却喜欢住在“红毛国家”!让人费解!

或许是因为众多的大哥大姐们留居在海外已多年,几乎忘记了还有一些留在新加坡死守和等待母亲回家的兄弟姐妹们,就因你们甚少或不曾与本地的校友经常接触的关系,故对新加坡的好多事态与时态的改变都有所不知,君可知道在新加坡经济高度发展的80年代期间,基本建设神速规划时,大家都为了国家建设利益,几乎80%的新加坡校友都曾经历过乡村老家被逼迁和重建的过程;虽然造成许多不便,但为了新加坡的将来,为了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下一代,这些个人困扰和牺牲又算得了什么?难道‘老家不在了’兄弟就要意见不和吗?

海外诸君们可能对本地校友的聚会与活动也有些脱节吧!就因为新加坡地小,联系与相聚非常的方便,有些几乎十几位校友都同在一个机构工作,同一栋商业楼上下班,只是他们聚会时不曾敲锣打鼓罢了!他们也可能一星期见了好几次面,在新加坡最远的路程距离是从东到西,车程也不过是45分钟罢了,要见面一点都不难。

然而我也发现有许多南大校友们都停留在瞎子摸象与断章取义的时代:

1。至今相信还有许多校友都还不知道迁册这一回事。
  记得在每一次的全球联欢会的联席会议上,各地校友们的热门课题是;要南大复名!正名!复办南大等等!矛头压力全都落在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的头上。好像这些都是新加坡校友的责任似的。后来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当时的会长,已故的张炼鑫学长与理事们在众多校友的意愿下努力争取下,几经艰辛的向政府提出把校友名册由国大迁册到南大的要求!就在1995年于行政楼前,空前的庆祝了创校40周年纪念时,在整整6000名校友的庆典上,当时的吴作栋总理当众宣布并答应迁册;在经过新加坡国会三读通过后于1996年成功的把名册从国大迁至南大,让多数校友的意愿完成,令人雀跃万分,难道说这是一场儿戏吗?当时您是否有在场?如果每位校友都懂得如何尊重彼此的话,懂得理智的对待各个校友会组织的话,应该要认同大多数校友给与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在1995年时的委托或使命,这一步是最难办的事都办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难办?反而当天大喊复名复办的5%校友却一改初衷,表里不一。莫明其妙!

2。我刻意的让孩子就读南大,如今感受到了‘校友与亲子’双重身份的喜悦。
  目前在“南大”就读学位或毕业的后期新加坡南大校友的子女超过70%,而来自海外如马来西亚及印尼的南大校友的子女也不缺其人;恳切希望南大校友们大家花点时间回南大看看,就不难理解今天的南大规模是往日的十倍以上。变化之大难以想像。每年毕业生多达6千人。

3。有关南大牌坊:
  各位可知道此牌坊早已被列入新加坡历史古迹档案馆,成为了受保护的国家历史古迹之一,四面种满了整齐排列着的花草树木,可是却偏偏有人还继续引用20年前的照片有意无意的显现凄凉的画面,不知是何居心。
  早些时候还有校友建议希望把南大牌坊从原址(裕廊西新镇,第94街) 搬离到新址;我想问问大谈尊重历史的大哥们,如果大哥们真的要尊重历史的话,小弟个人认为是不应该迁移此牌坊的,理由有下:
A) 。从原址搬离牌坊就是一种不尊敬历史的行为,是把南大历史连根拔起的阴谋,是毁尸灭迹的做法。
B) 。就算搬离成功,牌坊也不实用,因为当年的南大的入口路处较窄,而如今的惹兰巴哈路的入口较宽大,现在新加坡的双节长巴士车也未必能驶入。
C) 。如今南大入口处应用了四种语文书写的校名,如果把四种语文加于牌坊上,你说是不是有点不伦不类呢?
D) 。万一在搬运期间毁了牌坊,谁来负责?
E) 。2003年,政府在裕廊西新镇计划建立‘校园市镇’概念,要耗资把一道连接南大与裕廊西新镇的横跨高速公路行人天桥,改建成一个先进的商业行人天桥。到时南大把此当作正门的话,是否又要考虑把牌坊再搬一次吗?(请参阅区如柏学姐2003年10月9日早报的 《南大曾构思建‘校园市镇’》。

4。有关火凤凰君对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的意见:
  我是可以完全理解的,但火君如果明白了我以上所述的校友情怀就不难会明白为何协会如此沉静于一些“敏感的话题与活动”而选择沉默,主要是因为无论毕业生协会发表任何意见或立场都会遇到校友的反对意见与反对浪潮。这可能也是毕业生协会的领导们比较会明哲保身或是不愿看到校友们争吵,更不想看到同学们伤了彼此的感情。用心良苦啊!但我与火君也一样非常希望协会能理解校友们对协会的期望,我认为:
1) 。协会最少每年需要出版一次《南大会讯》发送给校友以保持联系。
2) 。南大网站也必须时常传播最新讯息和活动消息。
3) 。开办网上联络站让校友们发表不同意见与交流。

但话又说回来,我们是否对毕业生协会的期望未免太高了,就像凡夫君对协会的误解一样,说:“……一个数千会员的组织,只有偶尔进行的高尔夫球赛和海皇歌剧院的校友聚餐会,真是可怜”。君以为协会只会搞搞吃吃喝喝而已,请不要忘记这些理事们都是义务的,这也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社团服务苦差,他们只能提供校友一个活动平台,让校友保持联系已经不简单了;所以我希望有胸怀大志的校友们,在边线呐喊的校友们,该是轮到你们发挥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时候了!感受一下被人指指点点的滋味,为南大校友的利益努力做点事吧!别在纸上谈兵了!

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于2005-06-18在新加坡海皇举办了庆祝创校50周年后,有些校友却在媒体大作文章说:毕业生协会误导校友,说南大应该是庆祝52周年而不是50周年:因为南大是1950年倡议,1953年创办,1954年建校,1956年成立等等!又说:为何要在6月18日庆祝而不是8 月16日(南大最后一届毕业典礼)等等!但凡是南大生都知道1955年的字样就写在南大牌坊上,庆祝校庆只是一种象征仪式,也是一份心意何必吹毛求疵呢?请问如果当你孩子要为您庆祝生日时,你是否非要硬性规定孩子必须在你的正日不可呢?

还有一位从海外来新加坡参加协会庆祝50周年的校友傅文义学长,说趁机回校拍了几张伤感的照片还上了网:他分别在2005年6月19日与7月1日及 2日,刊登于南洋大学校友讯息http://reunion.nantah.org里,主题:凭吊故云南园,南大故校园的照片(第一至第三组──永祺厅,绿色巴士停车处及学生运动场等) 。他以伤心和遗憾、可怜又感慨的语气大作文章,原来大哥是来扫墓的?但清明已过!难道远道来新加坡只为了刻意寻找几个丑陋的画面是你最大目的吗?为何不见大哥拍拍南大崭新的校友事务所大厦?先进光辉的人文科学院和电脑中心?宏伟的礼堂中心大厦?还有一栋留在原址而经过翻新后的旧图书馆,美丽的教育学院及中华语文中心呢?多少栋设计先进的公寓式学生及教职员宿舍,学生楼与运动场的环境更是优美宜人;这些都是南大辉煌的一面,成功的写照,正常人拍照时都会选择最好的一个姿势最美的画面留着纪念,难道还会有人喜欢特地去拍人家的脚毛作收藏的吗?

南大当局为了筹备庆祝50周年,刚花一百五十万星币翻新的华裔馆,云南园及云南湖,但大哥只拍了华裔馆的招牌,不谈其宏伟的外观只谈陈旧的厕所!嗨!如此传达信息公平?既然来探望母亲却只在门外拍拍外墙与沟渠而已;还有,我的孩子正在南大就读电脑三年级,这三年来我时常都载送他上下课,我和孩子从来都没看过有猴子出现过,偏偏这只小毛猴忽然出现来迎接这位来自远方的大人物校友,真巧啊!现在经过上网,海外校友可能还会以为南大很快要变成动物园喽!如此伎俩哄哄海外校友还可以,要瞒着新加坡校友恐怕很难!

1980年,南洋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合并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许多校友也高谈阔论,想像力非常丰富,好像已经得到千真万确的内幕消息一样,说什么某某人已受了某某人的指挥棒来完成某个任务了!某某人已被某某人的阴谋利用了等等!类似于武侠历史小说中的反清复明情节。但说白了也无非就是围绕在以下几点抄冷饭的谈个不休罢了:

1)。背弃了南洋大学先贤创校的宗旨;
2)。办学无方,沦为小学院;
3)。关闭皇牌的中文系,铲除了华文大学的中文气息;
4)。遣走其所有师生职员,使云南园变成物是人非;
5)。砍尽相思树,拆除“建国堂”(最具代表性的大礼堂) ;
6)。改道封门,使牌坊变成了无主孤魂。等等!

君可知道整个中国历史不能只是单看一个唐朝或清朝而已!要看整体,不然中国5000年的历史那里来?所以整个南大历史就应该从新加坡殖民地的历史开始直到今天;请问你有尊敬我们的历史吗?今日已进入21世纪了,思想若还停留在春秋战国或文革时代这未免太落伍了!我个人认为:

1) 。先贤创校的宗旨不是一层不变,重要是要与时并进;
2) 。办学成败看宏观,不钻牛角尖;
3) 。欲衡量“皇牌的中文系”或“大学的中文气息”的标准已改变,我们已进入数码时代,不可能永远停留在甲骨文时代;
4) 。现有讲师,主要部门主管等等,不缺南大校友数十人,希望你不要抱着26年前的资料好吗?请您上南大网页查看你就明白了;
5) 。相思树未被砍尽,校长岗、云南园与学生楼等还有几十棵,希望您能来为它们浇水呢!建国堂已摇身变成宏伟十倍的先进大礼堂,希望你会喜欢!
6) 。是为风水吗?我不知道,等你回母校探讨吧!

以上纯粹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也算是心声吧!多年来这是我第一次上网发表意见,如有得罪之处尽请原谅,但日后无论你们怎么想我,怎么讲我,都不重要!因为我只想让大家知道要能容忍异己,尊重异己的想法!历史本来无绝对,事事本来无永恒。

谢谢!

(编者按):因技术关系,补上缺漏部分。有关涉及个人地方,欢迎讨论研究,避免互相谴责。编者一向都有删剪的职责,错漏之处,请多见谅。
──2006-3-3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3月2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2, 2006
2006年3月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3, 2006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