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9日星期六

"大南大" 是 "火凤凰"-郑奋兴教授

"大南大" 是 "火凤凰"
郑奋兴教授 (数学系第一届, 前南大研究院院长) 27 August 2000

1975年,星加坡总理李光耀任命李昭铭博士为南洋大学校长,用意并不是要关闭南大,相反的,是要扩充南大,以使南大能跟星大平起平坐。李博士当时是教育部长兼科学工艺部长,在政府结构中,可以跟当时星大的校长杜进财博士等量齐观。

在李博士的扩充计划中,重要的两项是:在南大科系中增添南大工学院,与南大绘测学院。李博士本身是工程师,他亟希望看到计划中的南大工学院,将来能超越星大工程系。

他计划以德国大学,特别是柏林工艺大学的模式建立工学院。柏林工艺大学并不单纯是学术学院,她同时还是解决工程难题的中心。

他的发展计划我在他上任一年前已经略晓。当时我以南大研究院院长的身份,受到德国政府的邀请访问柏林工艺大学。由于高层的安排,我得以跟柏林工艺大学的校长面谈,他给了一些南大建立类似的工学院的献策与忠告。

李博士上任南大校长之后,积极地跟德国驻星大使馆连系,寻求技术上,甚至经费上的协助以建立未来的南大工学院。

不幸的是,由于外在因素,1976年李博士离开南大,他建立工学院的计划因而被搁置。我还清楚记得,他当时把我叫到他办公室,私告这一坏消息时的伤心与失落。他让我看了在计划中的,座落在南大图书馆跟南大礼堂之间的,南大工学院的草图。

随着李博士的离开,我意识到南洋大学的良机已逝,噩运即将来临。三年之后(1980年),南洋大学终于和星加坡大学合并 。

陈庆炎博士当时亲自来南大,跟南大的秘书长陈祝强先生商讨将南大移到新校园等事宜。陈先生特别邀请我在场,因为我跟陈庆炎博士是旧相识。

会议过后,我问陈博士南大现在的校园将如何处理?陈博士告知,他们对此已经有详尽的计划。先在南大校园建设南洋理工学院,十年后发展成为一间完整的大学。我听后非常高兴,至少这间新的大学还是循着南大原有的,我自己也多少参与的扩充计划发展。二十年后的今天 南洋理工大学果然成为一间完整的大学。

当我听到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詹道纯博士受邀出席第七度南大校友会集餐时,感到高兴。对我来说,南洋理工大学是“大南大”的一部份。而我前瞻中这样的一间“大南大”,将会在大马目前三间具有早期“南大”影子的学院未来的发展中,领导并协助,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公元前221年,李斯在上书秦始皇时提到: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逐客议)

"大南大" 有多大? 在意识型态上,她最少已包含半个星加坡国立大学,整个南洋理工大学,以及大马目前三间南大学院。如果建议中“南大国际网络大学”能够实现,那时"大南大"将走出亚洲,成为一间国际大学。

而遍布全球的南大校友,莫不心怀母校,精神上的南大早已永垂不朽。

从这角度来看,南大不但已经再生,南大事实上已经变得更强大。

凤凰必须经过烈火烧焚才能重生,南大是否也要经过同样的历程才能更壮大呢?

且让“大南大”来现身说法吧。

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简介

A. Our Alma Mater

The founding of our Alma Mater, the Nanyang University, affectionately called Nantah,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aspiration of the Chinese community to pursue excellence. During the colonial days, Nantah has taken a long and uneven route before it was incorporated as a company known as Nanyang University Limited on 5 May 1953. Credit, must therefore,be given to the founder, the late Mr. Tan Lark Sye for his sheer grit and etermination to build Nantah under the adverse circumstances of the time.

Home





Nantah brief chronology is as follows:

1. 16 Jan 1953
As Chairman of Singapore Hokien Huay Kuan, Tan Lark Sye proposed to set up a Chinese university at its Council Meeting. His proposal was well-receiv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ties in both Singapore and Malaya.

2. 23 Jan 1953
The Singapore Hokien Huay Kuan announced its decision to donate 523 acres of its lands at Upper Jurong Road as campus site.

3. 5 May 1953
Nanyang University Limited was incorporated.

4. 26 Jul 1953
Earth-breaking ceremony, followed by a series of large-scale donation campaigns.

5. 15 Mar 1956

Lessons commenced

6. 30 Mar 1958

Nantah was officially declared open by the Governor, Sir William Goode.

7. 25 May 1968

Nantah degrees were officially recognized by the Government

8. 8 Aug 1980

Enactment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ct to give effect to the merger of the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and the Nanyang University.


B. Our Association

The Association of Nanyang University Graduates (ANUG) was officially registered as a society in 1964 to foster better relationships and understanding among the Nantah Alumni through participation of academic, sports, games, social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ANUG affairs is managed by a 20-member council.

Being an active promoter of academic activities, besides co-organizing international academic symposia with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academic societies, ANUG has also been organizing a series of talks annually featuring both local and overseas speakers. The establishment of S$1.92 m Tan Lark Sye Professorship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a culmination of ANUG efforts in academic promotion. This professorship was established in commemoration of Mr Tan's contribution towards education.

When ANUG hosted the 4th Global Reunion of Nantah Alumni in 1995 at the NTU campus, it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raise S$50,000.00 for the NTU Student Union fund, of which, ANUG donate a sum of S$10,000.00. In 1997 and 2000, ANUG raised S$15,000.00 each for the setting up of two awards, i.e. The Association of Nanyang University Graduates Gold Metal Awards for top graduates of 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Nanyang Business School.

Each year, ANUG organizes a wide spectrum of activities to foster closer ties among our alumni here. At the same time, forging cordial relationships with our overseas counterparts has never been forgotten. Since the inception of the First Global Nantah Alumni Reunion held in Toronto in 1992. ANUG has been actively encouraging our members to participate in every reunion and when it hosted the 4th Reunion in 1995, the number of participatnts hit the record of more than 5,000.

In terms of external links, ANUG is member of NTU Alumni Relation Council, NUS Alumni Liaison Committee and the Alumni International of Singapore. ANUG is also corporate member of the People's Association and the Choral Association of Singapore and participated actively in the foresaid organizations. As we believe in active citizenry, we participated actively in the dialogue series of Feedback Unit.

ANUG website: www.nantahalumni.org.sg

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简介

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于1964年注册为社团,宗旨是通过举办各类学术、体育、康乐、社交与消闲活动来促进校友之间的联系与友谊,协会的会务由20人理事会负责。

在推展学术活动方面,本协会除了和大专学府及学术团体联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之外,每年也定期邀请国内外人士主讲一系列专题讲座。为了更具体推广中华文化,协会在1997年筹款192万元在南洋理工大学设立了"陈六使中华语言文化教授基金",邀请著名学者来新讲学授课,以纪念母校创办人陈六使先生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为了奖掖后进,本协会连同其他友会,趁1995年在云南园举"第四届全球南大校友联欢会"之际,为南洋理工大学学生会基金筹得5万元,其中包括本协会捐款 1万元。此外,协会先后在1997年和2000年分别筹款和捐款各1万5千元在南洋理工大学设立两项"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金牌奖"以奖励教育学院音乐系和南洋商学院企管硕士课程的最佳毕业生。

在联络国内外校友的感情方面,协会每年举办多种康乐、体育、节日聚会、文如娱演出、卡拉OK欢乐时光等活动以增进校友们的友谊。此外,本协会也不忘与各地南大校友会的联络,自1992年的"第一届全球南大校友联欢会"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举办以来,协会每年都发动本地校友积极参加这项励会,更于1995年接办第四届大会。与会人数高达5000多人。

对外联系方面,协会是南洋理工大学校友联络理事会、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友事务署和国际校友会的成员。此外,协会也是人民协会和新加坡合唱协会的团体会员。因此,本协会积极参与上述机构的活动。在关心国家与社会事务的前提下。协会积极参加与民意处理组的系列对话。

本协会的网址是:www.nantahalumni.org.sg

Top

Copyright © 2001 The Association Of Nanyang University Graduates.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01 The Association Of Nanyang University Graduates. All rights reserved.

南洋大学落成典礼忆盛

第九届南洋大学全球校友联欢会特刊
一九五八年三月三十日这一天
南洋大学落成典礼忆盛
陈思平

   一、小引
  新加坡南大当局议决在1958年3月30日这一天举行落成典礼,由当时新加坡总督顾德爵士联同南大执委会主席陈六使先生主持揭幕,这是当时新马华人社会的一件轰动大事;笔者机缘凑巧,当年曾被选派为一名车前卒子,有幸亲身体验到那股澎湃令人挥之不去的欢乐气氛,今天虽然事过将近半个世纪,可是有时午夜梦回,在迷糊的记忆中我又彷佛回到“山山皆秀色,树树尽相思”的云南园去了,耳边响着的是锣鼓喧声,夹着“南大万岁”的欢呼声!

  今天,乘着我记忆力还好的时候,我想把这段历史性的往事记载下来,作为今年槟榔屿南大校友会主办联欢会的一项文献。

  二、理学院来了贵宾
  在这次庆典中我被选派两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其一是在三月卅日当天做理学院学生代表,指定要陪伴理学院的一名贵宾──陆运涛爵士;陆爵士是理学院的重要贵宾因为他曾用他的先人陆佑爵士的名义以二十五万元捐献南大,而南大当局便以建筑费约二十五万元的理学院为其尊翁陆佑先生命名。陆运涛爵士虽然出品过不少华语片,可是华语似乎并不流利,我的双语能力就这样被派上用场。

  当天早上十时左右我们几位学生代表联同理学院院长钟盛标教授及各系主任站在理学院的石阶上恭候贵宾的驾临,等着、等着、贵宾们终于在南大执委黄奕欢先生的带领下到来了。

  当然主贵宾陆爵士由钟教授陪伴,我只在旁亦步亦趋用英语补充几句,不出一个钟头四个系的展览摊格参观完毕,陆爵士没作任何评语,只点头微笑,我便趁机用英语向他说:“陆爵士,我谨代表理学院学生向您致谢,因为您以令先尊的名义捐献这座壮丽实用的理学院,使我们受惠不浅!理学院的空间显然己不敷将来发展之用,希望您能再接再励,让更多理学院学子受惠。”他听了不置可否,含笑与其它贵宾离开参加下一个庆祝节目去了。

  非常遗憾的,在一年后,不利南大的白里斯里葛报告书出炉,我相信陆爵士一定有读到这份报告,他当时心里怎么想我可不知道,我猜他一定说理学院前那位黄口小儿简直是信口开河哩!

  当年报告书发表的时候我曾略读过,里面对我门当年应届毕业的同学杀伤力特强的当推书中的第八章第二节:

  “Following from the above finding, we regret that we must report adversely on the academic standards of Nanyang University; we further regret that we cannot at present in good conscience recommend that the degrees of Nanyang University should be automatically recognized LY the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as being comparable with degrees awarded with other universities which are now so recognized”

  为什么白里斯葛委员会诸公在新逗留不满一个月,就能作出这样大胆的断论?我们不难从当时的一些反对的文章瞧出倪端:马大中文系系主任贺光中教授一九六零年二月一日发表的《予对于(南大评议会报告书)之意见》有这样一段话:“……夫来星目的,原为调查,乃先与所欲调查之对象隔离,不赴南大就地视察,不与各方人士接谈,仅凭收到之函件,环至一室,交换意见,以定去取,而收到这(之)函件,据洪煨莲君亲称,有攻讦私人者,有迹近疯狂者,凭为信谳,成绩可知。”

  贺教授的话绝不是无的放矢,更不是危言耸听;且看评议会报告书中第一章第六节有这么一段话:

  “In consequence,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report no sources will be cited; all confidential material will have been destroyed before the Commission dissolved, and the usual appendices listing the names of people interviewed will be omitted”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他们又说:“谣言止于智者”这五位委员肯定不是“智者”,因为他们用道听途说的资讯来蒙混人民,欲陷刚起步的华教幼苗于万劫不复之地,所幸当时政府并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有条件承认第一届南大毕业同学,否则不但让这些“物廉价美”、“会捉老鼠的好猫”投置散闲,同时也让人引为笑炳。与此同时,我们第一届毕业同学不约而同一齐发挥“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南大精神,因为我们知道要证明我们的学位不是“盖”的,我们必须以自己的实力来让所有关心南大的人士认清这五位自命不凡的(专家)的真面目;果然,数年后单凭我们物理系第一届四十五名毕业同学就有六名博士四名硕士,而其中一位博士更成了世界物理学殿堂CERN(1)的委员,正所谓:“一子得道,鸡犬升天”我们全体南大同学皆与有荣焉。

  我们的学术上的成就,专家们相当激赏,在一九八六年八月十四日的一篇访问中,王赓武教授曾这么说过:“……但正如林和合先生也提到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南大初办时学生的质很高,是个中道理。”又说:“……所以南大初期那一批学生有些年纪比较大,而且中学毕业了好几年,南大一开办他们就朝向它,故质量一般很好,……”显而易见我们同学的出色表现与本地专家的评语跟那五位重金聘请的外来专家的意见大相迳庭,然而这个证据完全被毁灭而仅以他们倚老卖老的声誉来担保的报告书竟主南大坎坷命远半个世纪有奇,令人不胜感慨系之!

  今天我这些海外的孤臣孽子,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情怀向这位英年早逝的影业巨子祷告:那位当年在理学院和他谈话的小子并没有信口雌黄,他捐献的南大理学院确造就不少英材!

  三、姗姗来迟的嘉宾
  我当天的第二项任务是物理室展览的盖格尔计算仪的示范员,这一些经历经在拙作:《怀念钟盛标教授》一文中描述,这里不再重述。且说当天在展览室的窗口我们可以清楚望见不远纪念碑前的动静。

  下午二时正嘉宾仍然未见驾临,祥龙和瑞狮的锣鼓声显得有点等得不耐烦;这时候院长室传来消息说:“总督的座车在武吉知马七英里进入裕廊路口处被车龙所阻,必须取道另一条通道,可能迟来。”

  原来当年裕廊工业区还没有开发,横贯东西两岸的大道根本不存在,通往南大的公路有两条,其一是由武吉知马七英里处转入的一条公路,另一条是从西海岸转来的公路。这两条公路很狭,很多转弯,仅容两辆汽车通过,所以只要前面有车抛锚,后面的车辆必须慢行;事先南大当局与交警并没有预算到这一天有十万人潮涌入南大,导致整条裕廊路交通痪瘫,虽尊如总督亦不得其门而入。

  在警察卫队的开路下,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尊贵的总督从俗称九曲十三弯的第二条通道护送到现场,此时己是下午四时正,比请柬上的下午二时正迟了两个钟头。正所谓“迟到好过没到”,南大落成大典行礼如仪。如果一九五八年三月卅日下午二时正是南大落成典礼的吉时,而吉时竟如此错过,是不是南大就注定从此多灾多难?实有待史家去考证。

  在理学院物理实验室等待一显身手的我们,因为总督大人的迟到末克前来参观而草草收场不免有点失望。在另一方面,我们由校方供给的晚餐却因为交通中断而告吹,使我们真正尝到“枵腹从公”的滋味!

  大学毕业后,曾在政治圈里打滚几年,由于我的双语造诣,使我成了首长入幕之宾,这期间我曾观察到:凡首长被邀开幕的机构,幕僚们必先调查该机构的建筑是否依法建造,否则首长便会受到知法犯法之讥;这是殖民地英政府遗留下的规法。南大当年仍然在殖民政府管辖下的新加坡,而当时的总督是女皇的代表,他驾临主持开幕奠基典礼意味着他代表女皇驾幸南大,按照大英律例他所临之处必属合法化,这当然包括建筑物及学位的合法化;笔者曾经这么想过如果当时南大当局盲人洞悉大英帝国这种不成文的程序,而入禀高庭告诉当时的自治政府及周瑞琪部长不承认南大是违法的,如果胜诉,即南大可以不必聘请那五位倚老卖老的白里斯葛委员恁着那些道听途说的告密信而作出不承认南大学位的推荐,而我们许多因南大的问题而身入囹圄,而丧失了公民权无辜者得以幸免?南大的历史是否要重写?

  四、新马最大的酒会
  从实验室走下来己是暮色苍茫的时分,这时候纪念碑前己是灯火通明,万头攒动,我始省起之前新加坡酒商公会曾在报上宣称:他们将在纪念碑前举行一个盛大的酒会,公会将负责供应所有到会者中国美酒,直到午夜。

  信步走入会场,便碰上工管系的陈颖弼同学,他递过一杯中国出产的竹叶青,并轻声对我说:酒快完了!果然这杯喝完想要第二杯,便没有酒了!

  公会的负责人可能没有料到当晚的不请自来的宾客竟超出他们预算的数倍,他们更没有预料到当日交通情况完全失控,坡底纵有大批存货亦无法飞越车阵来到南大,所以这个应该可以列入建力士纪录大全的酒会却在开始不足一小时便因酒用完而草草收场。

  数月前报上曾登载十多位南大旧同学的挽词说:陈颖弼同学因公到中国去,不幸客死异乡,故人好友遽然离去,四十多年前的半杯美酒,顿使我陷入回忆的时光隧道,那杯光恍影的热闹情况,虽为时甚暂,仍然历历在目,久久挥之不去!

  五、璀灿的烟花照耀南大长空
  一九五八年三月卅日当天的压轴好戏是当晚八时正的燃放烟花。

  自一九四八年新马两地颁布紧急法令以还,燃放爆竹及烟花皆在严禁之列。在决定燃放烟花这个节目而必须向当局申请准证之际,南大执委会当时对申请是否成功并不存有任何奢望!可是,准证很快获准,当局立即着手与日本厂家订购烟花,据悉那是离开落成典礼仅有一个多月。

  落成典礼当天日本厂家派了一名燃放烟花的专家早上运来一大箱烟花材料和燃放烟花的器材。我们物理系的理论力学陈永昌教授曾留学日本,讲得一口流利的日语,他自动请缨。作为这位专家的义务助手和联络员,当时我们物理系有好儿位同学曾向陈教授示意要做助手的助手,但却被日本来的专家拒绝了;因为燃放烟花不比燃放爆竹,在一定程度上有危险的。

  当晚八时正,第一颗璀灿的烟花在南大的黑暗长空开了花,所有在场数万名观众齐声发出欢呼,接着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烟花被送上天空,每一颗烟花在空中爆发时都引来观众的欢呼与掌声,然而又有谁知道,燃放烟花的工作者是一位物理学界学富五车的教授为娱成千上万涌进南大贺客的纡尊就贵的杰作哩!

  我以“学富五车”来形容陈教授一点也不过分,当年我有幸被派充当陈教授的兼职助教,经常出入陈教授的宿舍,他当年四十九岁,仍然孤家寡人一个,我经常浏览在他从台湾带来的十九个书橱的书籍中,我多么希望有一天我能像陈教授那样掌握这么丰富的物理学知识。

  山下观众欢声雷动,山上燃放烟花的人也受到感染;日本来的技师很感动地告诉陈教授说:可惜南大当局太迟通知日本厂方,否则日本厂方有时间砌成“南洋大学万岁”的烟花字样作为当晚的压轴好戏,当必更为轰动!

  在落成典礼不久,陈教授因聘约期满,末获校方续聘回台;这一点白里葛报告书有相当不客气的批评,我虽然对报告书内的南大学位的评语不表苟同外,对此点我却赞同。无庸讳言,对这位不修边幅,年四十九岁犹孤家寡人并自封e的一次方人。他游戏物理学界,戏译 HAMILTON'S LAW 为“还没懂定律” GAUSS THEOREM 为“搞死定理”,FOURIER'S SERIES为“腹里哀函数”,MODERN PHYSICS 为“摩登物理”我有着深深盼怀念!

  璀灿的烟花在南大的夜空翻腾了两个多钟头,当最后一颗烟花爆开来,全体观众在惊叹声中,满意地离去。这时候交通警察经将阻塞的车辆清理,可是南大山上的车辆如此之多,一辆辆地慢慢离去,据说一直到凌晨二时许最后一辆车才离开!

  为了生活,离别那诗情画意,“山山皆秀色,树树尽相思”的云南园,转瞬将半个世纪。经年飘泊,历尽沧桑,我曾亲身体验到,也曾在小银幕上看到,比南大当年的烟花场面更伟大,更壮观的烟花阵,可是无论如何这些总比不上一九五八年三月卅日那晚的场面令人怀念,也许这是“月是云南园的圆”抑或是“蔽帚自珍”的心理在作祟吧!

  六、一九五八年三月卅日的一首史诗
  笔者从少就爱读章回小说,作者每在紧张关头就会卖一下关子,来一个有诗为证,例如在《济公活佛传》的“空空歌”便是一个显著的例子,到今天我仍然能清楚记得:“日也空,月也空,来来往往有何功?金也空,银也空,死后可曾在手中?”那段禅意十足的歌词。然而像南大落成典礼这么轰动新马社会的大事又岂可没有“有诗为证”这回事?结果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九九六年第五届全球南大校友联欢会纪念刊中的一篇文章找到了,作者是当年南大权倾一时,备受白里斯葛报告书批判的秘书长潘国渠先生的公子潘思颖君,兹将原诗及序抄录如下:

   (序)南洋大学开办于1956年,落成典礼则举行于1958年3月30日。是日,新马各民族领袖及各界士女到者逾十万人;为况之盛,洵教育史上前所未有。次朝韩昌黎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记之。

  跄跄济济来群公,鼓乐雷动欢呼中。
  攒头十万倾士女,拍手看舞狮龙雄。
  轩辕苗裔五千载,声教所及垂无穷。
  南暨炎海绪忧坠。启此一角扶春风,
  咄哉文化岂私物,江湖正要相流通。
  湖而抑江湖自损,是未成住先坏空,
  试思儒佛本岐异,亦可水乳交冲融。
  不然怨气雨兵仗,人寰且变修罗宫。
  兹邦杂居华巫印。我星分照黄蓝红。
  炉丝众彩发奇彩,参圣哲微加折衷。
  高山仰止止至善,诸生善保清明躬,
  兼善兼爱推恩耳,大道极致为大同。
  艰难缔造念同志,既克有初宜有终。
  楼台轮奂炫金碧,远计匪责收近功。
  笙歌入夜夜云合,烟花继灿升朦胧。
  归途车塞客徒步,曙霞捧日东方东。

  这首诗难能的地方就是它步唐末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诗的原韵,而它可贵之处在它把南大落成典礼的情况和感触纳入诗中,难怪当年中文系的音韵学刘太希教授赞不绝口说:“太难而且太好了!”

  一九九五年六月三日晚上,盛大的南大同学联欢五千人宴会后,笔者和两位杰出的第一届数学系同学郑奋兴博士,周金麟博士寒喧互诉别后离哀,一眼瞥见潘先生孤独地伫立在南大花园的山边,目不转睛地望着漆黑的花园……那时我虽还末曾拜读他的诗,但我肯定他咄咄书空是在怀念当年落成典礼的盛况!我趋向前去,向他问好,由于他己不记得我的名字,便报上名字和毕业届数,他听了便道:“了不起,这是南大凝聚的力量!”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潘老先生,之后在报上有读到他荣膺南洋理工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的消息,而不久后又传来他病逝的噩耗。对这位南大的开办和停办有息息相关的人物,是功是过,见仁见智,至今仍难定论。不过无论如何他的公子潘思颖君的那篇文章:《从牌坊大门到相思树》确对笔者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七、1958年3月30日所引发的后遗症

    ──是静水中的漪涟,还是大海中的巨浪
  落成典礼成功的举行,南大全体上下充满着喜悦,从没有人会想到当时强敌环伺,正是南大苦难的开始!

  第一、南大当局认为时机成熟,便由当时行政委员会主席张天泽博士开列名单组成白里斯葛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评定南大的学术水准俾便有关学位承认问题向有关当局推荐。可是这是引狼入室的一招,南大的噩运于焉开始!

  第二、根据潘思颖君的文章,林有福政府的教育部长周瑞麒在落成典礼不久后曾向张天泽博士扬言:‘他要给南大好好上一课’。到底他要给南大上一堂什么课我们不得而知;在一九五九年他因接收外国资助竞选基金,害怕被人民唾弃,挟着尾巴狼狈地逃到马来西亚当寓公去了。

  第三、我依然记得,在一九五八年的贵宾中好像没有看到李光耀资政的名字,而过气的首席部长马绍尔却在贵宾主列,是不是南大当局一时疏忽把这位当时人气直升的人物的请柬忘了;外间传说这位列眦必报的政治人物把关闭南大作为一种报复(?) 从李氏回忆录书中第二九四页中我们不难看到人民行动党的头头们早在一九五八年三月卅日始就把南大当作斗争的对象,而陈六使先生是他们必须除去的眼中钉。可是南大当事人却沉醉在胜利的心态中,至令有心人有机可乘。

  第四、一九六三年九月廿一日,新加坡在加入大马前的一个大选,在这期间,陈六使先生作出两项惊人之举:其一在提名日之后他在丹绒卢俱乐部宣布:这次大选,他将不分党派捐助每名南大毕业同学侯选人六千元的竞选经费。其二,在大选前夕他为社阵签署了一份竞选宣言。结果他为这两件事付出了无法弥补的代价,选举结果社阵溃不成军,人民行动党政府在选举落幕后的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致函陈六使先生要他解释为什么他的公民权不应被取消(2)。南大被迫关闭的噩运于焉开始!

  这都是一九五八年三月卅日的庆典所惹的祸,以陈六使先生精明的脑袋,不是那天十万群众的欢呼,使他失去了原有的英明,他会作出如此冒险的决定?如果有时光倒流这回事,我想我们会选择不要一九五八年三月卅日那项庆典,因为刹那的光辉毕竟不能代表永恒!

  诚然时光倒流这种故事只有在科幻小说里面出现,在现实的生活中只有盖棺论定这回事。陈六使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卅多年我们且看彼国人民对他的定论是什么:

  月前有一位朋友甫从南洋理工大学探望孩子回来,他叙述了他这次游览南大由图书馆改修为文物馆的经历:在走过陈六使先生的钢像前,响导郑重的介绍说:这是南大创办人陈六使先生的钢像,他也是华文教育的维护者,但是为了南大,为了华文教育,他的公民权被剥夺了,语气中既有几分尊敬又有几分无奈!也许这就是新加坡华人社会对陈老的“论定”吧!

  历史就是这么一个无情的镜子,有一个老到没有牙的故事:在中国的美丽的西湖湖畔,有宋名将岳飞埋骨之处,坟边有座岳王庙,庙里供着岳王像,阶下跪着是铁铸的秦桧夫妇像;仰拜岳飞之像后,游客会习惯上向秦桧夫妇的铁像吐口浓痰,然后用备好的鞭猛打铁像,经年屡月,铁像已是伤痕屡屡。有一对相当有意思的对联这么写:“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今天我们高高兴兴地齐聚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上庆祝重逢,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谁是“忠骨”谁是“佞臣”应早就有数。

  2004年12月6日初稿。
  2004年12月12日重稿。

(1) CERN 是 Conseil Europeen pour la Recherche Nucleaire 的简称,是欧洲粒子物理中心,设在日内瓦,系由12个欧洲国家于1954年组成,它拥有物理学最尖端的设备。它的LHC (LARGE HARDON COLLIDER)该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加速器;它更是世界物理学界的最高殿堂;也是全球科学家敬仰的殿堂!
(2) 这是大英律法变象的取消公民权通知书。据悉当年林连玉先生也收过类似的信。
主页 总目 献词 联欢盛会 历史文件 图片 联欢会文章 历史回顾展 其他

舟浮沧海 情系南园

2006年05月13日首版 Created on May 13, 2006
2006年05月1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y 13, 2006

南大上海校友理事会成立15-10-2004

Hi! All

This is to inform you that a committee was formed on 15th of this month.

Details are as follows:

Name: 新加坡南大(中国)校友会
Singapore NU-NTU (China) Alumni

Committee:

President: Teng Chiang Fong (NU)

Vice President: Lim Boon Kok (NTU)

Secretary(Chinese): Jeffrey Lau (NU)

Secretary(English): Loke Wai Lay (NTU)

Treasurers: Jeffrey Tan (NU)
Simon Wang (NTU)


Committee Members:

George Tan (NU)

Chew Yong Por (NU)

Piong Kim Liong (NTU)

Max Wong (NTU)

Tan Sek Khee (NU)

S K Tan (NU)

Kenneth Koh (NU)

Zeng Lu Hai (NTU)


Objectives of the committee are to maintenance close liaison and better mass communication amongst members of this Alumni.

The Alumni requires funding for members in order to execute various activities in future. Annual subscription is presently set at RMB200.00. The committee will ensure a comprehensive accounts will be published to members annually.

We have our November gathering at Frankie Place, Shanghai on 19th November at 7:00p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all members (Please bring along the annual subscription).

For those who are unable to attend our regular gathering or outside Shanghai, we, will let you know how's your subsciption to be collected later.

Thank you for your support.



Best Regards

Jeffrey Lau

27 October 2004

2007年12月28日星期五

南洋大学校徽释意

南洋大学校徽释意
   
南 大 的 校 徽 是 一 座 星 和 黄 , 篮 、 红 三 道 光 圈 所 组 成 的 图 案 , 这 图 案 的 总 结 构 象 征 了 交 流 , 相 辉 与 团 结 。

华 人 是 黄 帝 的 子 孙 , 属 于 黄 色 人 种 , 因 此 , 黄 色 代 表 了 中 华 民 族 , 黄 色 光 圈 代 表 了 中 华 文 化 , 而 那 座 作 为 黄 色 光 圈 轴 心 的 黄 星 , 便 代 表 了 以 发 扬 中 华 文 化 为 职 责 的 南 洋 大 学 。

黄 、 蓝 , 红 三 道 光 圈 紧 密 地 连 接 在 一 起 , 象 征 了 星 马 间 , 华 、 巫 、 印 三 大 民 族 和 平 相 处 和 文 化 交 流 。

此 外 , 整 个 校 徽 图 案 给 予 人 的 感 觉 :

第 一 是 : 光 明 、 纯 正 、 圆 满 。

光 明 指 星 座 与 三 道 光 圈 ; 纯 正 指 星 座 与 三 道 光 圈 采 取 最 基 本 之 黄 、 蓝 , 红 三 原 色 , 纯 而 不 染 , 线 条 发 展 均 衡 , 不 偏 不 倚 , 又 为 最 正 确 之 几 何 图 法 ; 圆 满 指 光 之 圆 圈 。

第 二 是 : 自 由 、 平 等 , 博 爱 。

自 由 指 圆 转 无 碍 ;

平 等 指 彼 如 此 一 ;

博 爱 指 亲 切 相 关 《 圆 》 是 轮 状 , 《 星 》 是 轴 状 , 因 此 南 大 的 枚 徽 又 象 征 时 代 , 象 征 前 途 , 象 征 自 强 不 息 。

三 原 色 加 减 调 配 , 可 得 无 数 颜 色 ; 三 光 圈 交 相 辉 映 , 可 放 射 无 数 异 彩 。

南 大 的 校 徽 说 明 了 南 大 纯 正 的 宗 旨 , 也 说 明 了 南 大 光 明 的 态 度 , 并 决 心 以 圆 满 尽 其 使 命 .

Nanda Arch 南大牌坊

这是最早时期的照片,应该是在1955 年拍摄的!

------------------------------------------------------------------------------------------------------------------------------------------------------------------------
1955 年拍摄

---------------------------------------------------------------------------------------------------------------------------------

如果这是最早时期的照片,应该是在1955 年拍摄的!

--------------------------------------------------------------------------------------------------------------------
Posted by Picasa

这是从内向外拍摄的照片,牌坊原先正背面都有“1955”和“南洋大学”的字样。
---------------------------------------------------------------------------------------------------------------------------------------------------
牌坊见证过的南洋大学历史。这是五十年代.
----------------------------------------------------------------------------------------------------------------------------------
相信这是六十年代的历史。你有更清楚的记忆吗?
-----------------------------------------------------------------------------------------------------------------------------

后期理工学院牌坊的样貌


牌坊正门口题字匾框已经增高,横排南洋理工学院的中、英文名字。
底座石礅,大约与石礅上的工字基座同高。

----------------------------------------------------------------------------------------------------------------------
南洋理工学院后,牌坊进入无字时期。
(林尊锦摄于1996年7月28日)

牌坊正门口名字已经拆掉,题字匾框保留双排横字的高度。
工字基座下,原先的石礅,大约只有三份之一露出地面。
乐观的看法:三份之二的石礅,埋在地面以下.

---------------------------------------------------------------------------------------------
牌坊的名字,NANYANG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正门口上题字匾框高度,与南洋大学关闭前一样。
牌坊底座石礅,大约与石礅上的工字基座同高。
----------------------------------------------------------------------------------------------------------------------
Posted by Picasa


--------------------------------------------------------------------------------------------------------------------



无字牌坊的背面。
---------------------------------------------------------------------------------------------------------------------

2000
---------------------------------------------------------------------------------------------
1980年8月16日南洋大学举行第二十一届毕业典礼,从此走入历史。
1981年8月 8日南洋理工学院在原南洋大学校园成立。1991年7月1日立法成为南洋理工大学。
1986年南洋理工学院关闭了这个门口,把大门改在惹兰巴哈,当局有意把牌坊拆除。据悉,建屋局刊登拆除牌坊的招标工程广告后,反应冷淡,承包商不愿参与投标。过后建屋局征得福建会馆同意,拨出这块地段,保留牌坊。于是,南洋理工学院的名字被拆除,成为一座无字牌坊。
1998年3月 1日新加坡新闻及艺术部长杨荣文准将披露,有关当局将会修复南洋大学旧校门牌坊上原有的“1955 南洋大学”的字样。
2000年7月3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消息,牌坊已经修复“南洋大学 1955”的旧貌。南洋大学校门牌坊,华裔馆(原南洋大学旧图书馆)和南洋大学建校纪念碑,都已被列为新加坡国家保存古迹。

2007年12月26日星期三

(2006/06/08)南洋大学校徽的结构── 信息录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洋大学校徽的结构
── 信息录 ──

“南洋大学的校徽是一座星和黄、蓝、红三道光圈所组成的图案”。校徽原创者潘受曾经记述:“黄星象征南大,黄蓝红三光环依次象征华巫印三大民族。图案之形态,则兼寓多元民族和谐相处,及多元文化融洽交流之意”(注1)。虽然《校徽释义》没有说明清楚,三道光圈在图案上都有固定的位置:黄圈在上,蓝圈在右,红圈在左。

优美的校徽,结构上有平衡、集中、端庄和稳实的特征,三道光圈构成总体联接的图案。由于没有文件说明三道光圈交接的要求,各自“发挥”以后,“创造”了不同类型的图案。

纵观所有图案,蓝圈和红圈的不同叠合交扣方式,形成了四类图案:

前后式
1956年3月15日南洋大学举行开学式,陈六使主持升旗礼。南大校旗上的校徽,蓝圈与红圈交扣,蓝圈上方在红圈之前,下方在红圈之后 (以下简称这种上圈在‘前’、下圈在‘后’的结构为“前后式”)。1958年3月30日南洋大学举行落成典礼,采用的也是“前后式”结构的校徽。

“前后式”校徽,黄圈从左上方,反时针方向,朝右下穿入红、蓝圈内(左上图)。如果黄圈从右上方,顺时针方向,朝左下穿入红、蓝圈内,就形成右上的图案。右上图三圈交接处,(即黄圈的下方,蓝、红两圈的上方),蓝圈在前,红圈在后。黄圈右方在蓝圈之前,左方在红圈之后。黄圈处在前(蓝)圈之前,后 (红)圈之后,有着偏向右方的倾势,结构不平衡。左上的图案,黄圈右方在前(蓝)圈之后,左方在后(红)圈之前,形成平衡稳实的结构。因此,“前后式”的结构,都采用左上图的方案。

后后式
南洋大学第1-12届(注2)毕业文凭上的校徽,蓝、红圈交叠而不相扣,蓝环上、下方都在红圈之后 (以下简称这种上圈在‘后’、下圈也在‘后’的结构为“后后式”)。同样的道理,黄圈必须从右上方,顺时针方向,朝左下穿入红、蓝圈内,才能形成平稳的图案。

前前式
《南洋大学校徽释意》(注3) 里的校徽,蓝、红圈交叠而不相扣,蓝环上、下方都在红圈之前 (以下简称这种上圈在‘前’、下圈也在‘前’的结构为“前前式”)。同理,黄圈必须从左上方,反时针方向,朝右下穿入红、蓝圈内,才能形成平稳的图案。

后前式
1980年8月16日南洋大学举行第二十一届毕业典礼,当时采用的校徽, 蓝圈与红圈交扣,蓝圈上方在红圈之后,下方在红圈之前 (以下简称这种上圈在‘后’、下圈在‘前’的结构为“后前式”)。“后前式”结构,黄圈从右上方,顺时针方向,朝左下穿入红、蓝圈内,形成稳实的图案。

以上是校方采用过的4类校徽图案结构,各类可能衍生变异结构。

后后式变异
左图是曾经刊载在《南大商学院第五届毕业班特刊》封面的“后后式”变异结构。图案设计者,应用拓扑学的知识,设置黄圈既在后(蓝)圈之后,也在前 (红)圈之前。由于黄圈包揽前后两面,三圈虽然各自不相扣接,总体却有交缠联接的感觉,达到了统一平衡的境界。应用同样设计,也可制出类似的“前前式”变异图案。

此外,也出现过一些总体不平衡,甚至三环各自松脱的图案。南洋大学关闭后,粗制滥造的图案,更是不足可取。

(注1): 潘受,《海外庐诗卷七·纪南洋大学落成典礼次昌黎韵》,1958年。
(注2): 希望读者能协助提供第13-21各届毕业文凭上校徽图案的资料。
(注3): 《南洋大学校徽释义》,最早似在50/60年代发表,请读者协助提供有关刊物名称和出版日期。
《纪念南洋大学创校25周年特刊》收录的《南洋大学校徽释意》没有校徽图案。(1982年8月25日,7页)
《南洋大学史料汇编》收录的《南洋大学校徽释意》,校徽采用“前前式”结构图案。(1990年11月,4页)
《南洋大学全球校友联欢会(1992)特刊》收录的《南洋大学校徽释义》,校徽也是“前前式”的结构。(1993年4月15日,1页)
《呵 这五十年》里的《南洋大学校徽释意》,删去校徽六义,改用“后前式”的结构图案。(2005年5月,11页)

(按):谢谢校友提供的信息,将会再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补充缺漏之处。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6月08日首版 Created on June 8, 2006
2006年6月15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une 15, 2006

(2004/05/15)南 洋 大 学 简 史── 录自南洋大学各届毕业特刊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 洋 大 学 简 史
── 录自南洋大学各届毕业特刊 ──

  第二次大战前的殖民地时代,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华文教育,并不为殖民地政府所关心,而是完全由居住在本地区的华人社会所承担。因此,本地区华文学校沿袭了盛行于中国的教育体制;虽然战前华文教育的发展仅达到中学阶段,但华校中学毕业生回到中国深造尚无困难。华文教育仍被认为具有完整的体系。迨至1949年,中国在共产党执政后,华校高中毕业生到中国升学的途径遽告断绝。

  当时殖民地政府似乎尚未注意到众多华校中学毕业生,因无法深造所产生的问题的广泛性与严重性,政府仍旧摒弃这批年青人进入殖民地政府为本地区高等教育而设的唯一高等学府──创办不久的马来亚大学。

  因此酝酿筹设一间华文高等学府的情势随而产生,以满足每年从本地区华校毕业的大批青年男女的愿望。1953年5月新加坡商业巨子陈六使先生联同本地区向来赞助华文教育的同道成立筹备委员会,共同筹创一间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的大学。

  由新加坡发起创办大学的倡议,在东南亚每一个华人人口显著的角落,受到热烈响应,筹募基金运动与兴办大学热潮获得各阶层人士的积极支持。由于殷商缙绅踊跃捐献,劳动阶层的出钱出力,瞬眼间筹得巨款,建筑校舍计划得以迅速着手进行。新加坡福建会馆献赠位于岛国西端裕廊地区一幅广达五百余亩的地段供作校址,贡献尤巨。

  英国当局自始即对华文大学的计划不表赞同,大学创办人因而受到诸多阻挠;最后唯有以民间力量在缺乏官方支持下积极进行,因殖民地政府拒绝以大学地位赋予大学,大学乃以公司方式注册,命名为南洋大学,因南洋为以前华人对东南亚的通称。南洋大学创立的宗旨即为东南亚地区服务,因以名校。

  随后,创办人积极进行物色声誉卓著的学者出长南大,当“吾国与吾民”的作者林语堂博士接受大学校长职位时,各方咸庆得人。林博士于1954年 10月就任。各方企望正殷,不期林博士与创办人对建设大学计划发生歧见;因此在南洋大学尚未开学,建设工程正在进行时,林校长于1955年3月离职。

  1956年3月成立大学行政委员会执行大学行政。文学院院长张天泽博士膺选主席。同年3月15日举行开学仪式,3月30日正式上课;1958年春,第一期建筑工程全部竣工。

  1956年南洋大学开学时仅有文学院暨理学院两院。文学院设中国语言文学、现代语言文学、史地、经济政治及教育等五学系。理学院设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四学系。报名商学院的新生,则暂时并入文学院经济政治学系受业。翌年,商学院正式成立,设工商管理、会计银行两学系。

  正当南洋大学迅速建立规模时,本地区的政治发展亦在迅速演变,新加坡自治政府即在此时成立,这是英殖民地统治急速退出本地区的先声。在这新政治局势下,民选代表占多数的新加坡立法议会于1959年3月4日通过立法确定了南洋大学的大学法定地位。1959年5月29日宪报号外颁布南洋大学法,自是月27日起生效。从此,官方正式承认南大为新加坡教育制度中高等学府的一环。

  同年,于1956年入学的第一期学生行将毕业。但南大的困难并不因南大得到法定地位而全盘解决。新加坡公共服务委员会及马来亚公共服务委员会在聘任公务员时,仅承认新加坡及马来亚等二间由政府主办的大学所颁予的学位。因此就引起“承认”南大学位问题,嗣后八年间成为一个持续争论的问题。

  政治方面的发展,新加坡已于1960年成为自治邦,拥有全部民选的议会和政府。新政府密切关怀南大的发展。因而委任一个检讨委员会,审议前政府所委任的一个委员会所提出的报告书,旨在促使南大成为自治邦赞助下的一间大学。

  自1960年起,由南洋大学执行委员会聘请庄竹林博士,为副校长 (Vice-Chancellor) 以主持校政,过去四年中管理大学的行政委员会同时宣告结束。大学行政首长名称从大学法中所规定的校长(President) 修正为副校长(Vice-Chancellor),显示南大有意改变过去从美国脱胎的中国大学体制而沿袭英国大学体制,俾与本地高等教育制度趋于一致。校长(President) 衔称虽然继续留存大学法中,直至于1966年,由于新加坡的独立自主,乃由新加坡共和国国会正式修正。在同一修正法令中,亦有其他数项条款同时修正,以符合英国大学体制。

  南大毕业同学因为本身学位在本地迟迟未受到正式承认,被迫大量前往海外深造,寻求更高学历。由于南大毕业同学均能直接进入北美、欧美、澳洲及亚洲其他国家的研究院,以及进入研究院后的优异表现,为日后新加坡政府“承认”南大学位铺下了坦途。

  际此,南大前途由两股相辅相成的力量加以促成──其一为南洋大学需要国家在财政方面的支持,其二为政府将南洋大学并入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愿望。由政府及南洋大学理事会(大学法中规定为南洋大学最高决策机构)长时间的交换意见;最后在1964年4月双方达致协议,根据该项协议政府郑重保证南大得以保持本身具有的特质,同时政府将在同等基础下给予南洋大学以与国立新加坡大学财政上同样的援助。随后,南洋大学即着手改组工作。首先,副校长庄竹林博士于 1964年7月辞职;由临时校内行政委员会摄管校政数月,接着由一位代理校长署理校政,直至1969年初。

  在1965年初,南洋大学委任课程审查委员会审查南洋大学学术方面应兴应革事宜,委员会建议以三年普通学位课程暨一年荣誉学位课程,替代南大原有单纯的四年学士学位课程。荣誉学位课程乃给予具有优异学业成绩的普通学位毕业生攻读。英国大学体制从此纳入南大学制。

  该委员会亦建议设立语言中心,其主要任务是为各系英文欠佳的学生开设补习及精通英文课程。该中心在1967年初成立,具有完备的语言课程,特别是华语课程。该课程导致众多外国学生,前来南洋大学就读,包括苏联学生和美国学生。

  委员会其他重要建议,包括在文学院增设马来学系及废置文学院的现代语言文学系及教育学系以及理学院的化学工程学系。以上建议业经实施。

  随着课程审查委员会建议的实施,南洋大学教职员的薪金率亦获调整,与本地区两间国家大学的薪金率不相上下。从此,南洋大学征聘优秀的教职员的最大障碍得以消除。

  自1964年开始南洋大学改组工作,至1968年业已接近完成。同年5月,教育部长在毕业典礼致词中宣布新加坡政府正式承认南洋大学所授予的学位。

  第一届新制毕业生在1969年初毕业,同时也标志旧制不分等级的四年普通学士学位学制的结束。并于1969/70学年度,各院系同时开设荣誉学位班。

  自1965五年担任代理校长的黄应荣教授在1969年初退休。理事会聘请驰名的学者黄丽松教授为校长。黄校长到任后经拟订许多发展计划,陆续实施,研究院的设立即其中重要的一项。

  为了培养学生以配合国家迅速工业化的需求、为了给教师提供必要的研究工具以及改善大学的行政,服务效率,李氏基金于1969年底慷捐巨款,在校内成立了李光前电脑中心。

  在1970年,李氏基金再度慷捐巨款,协助大学设立一所李光前文物馆,其目的在于保存亚洲文物资料,以供学术研究,并且向公共人士宏扬亚洲文化。

  1970/71学年度的开始,南洋大学甄选第一批研究生进入研究院的亚洲文化研究所,数学研究所,自然科学研究所及商学研究所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1972年7月第十三届毕业典礼上,颁授研究院第一届毕业生以博士学位及硕士学位,在南洋大学创校史是个新的里程碑。

  1972年9月黄校长辞去校长职,就任香港大学校友。理事会聘请著名公共行政学学者且精通中文、英文及法文之薛寿生教授为校长。薛校长于同年9月23日上任,出长大学校政。

  华语研究中心在1974年成立,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华语在本国之应用及其发展,并且帮助解决中小学在华语教与学上所碰到的问题。

  1975年4月,薛校长辞去校长职。为了全面发展大学的潜能,以适应国家与社会的需求,理事会接受委任新加坡教育部长李昭铭博士于1975年3月17日开始兼任南洋大学校长。于是,在南洋大学发展史上迈进了一个崭新阶段。

  自从南洋大学创办二十年来,第一次吸收各民族学生于1975/76学年度进入各学院就读。这是发展南洋大学为全国性大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步骤。在这学年度,学制也有了彻底的改革,即以具有更灵活与更广泛基础的课程结构,以取代向来属学系为中心的狭隘教学内容。此外,新的学科也随着开设,计有电脑科学、理化科学、环境科学、银行与财务学、大众传播与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

(按:以上为1974/75第十六届毕业生年刊的更新版本。此后五届年刊,《简史》不再增新,似已断笔。以下根据网页资料,摘录易行《廿五年风雨话南大》文中相关信息。)

1974年5月间,陈六使先生家属为纪念陈先生生前热心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捐五十万元予南大,充作“陈六使奖学金基金”,嗣后,李氏基金等热烈向应,捐款沓至,共筹聚九十二万七千五百元。6月15日,南大理事会在行政大楼举行故创办人陈六使先生铜像安置礼,以表彰陈氏对创办南大的不朽功绩。

1975年7月26日,南大举行第十六届毕业典礼,校长李昭铭博士在仪式上透露:南大和新大将设立一个校际委员会,以促进两间大学之间的合作。在人事方面,新大政治系教授吴德耀于7月1日起受聘出任南大研究院院长。南大文学院院长由卢曜副校长兼任,理学院院长由郑奋兴教授担任,商学院院长为谢哲声教授担任。

1976年4月1日新学年开始,南大当局采取措施,全盘检讨全校各系课程,目的是阐明及确定各系之目标与方向,期能符合国家(新加坡)发展及需求,同时避免与新加坡大学之发展目标及方向重叠。这项措施于这年10月间完成,并于11月9日举行的校务会议上通过,决定在1977/78新学年付诸实施。

1976年8月14日,李昭铭校长在南大第十七届毕业典礼上宣布,南大将更积极吸收华校以外其他源流学生,更扩泛采用英文作为教学媒介语。

1976年8月16日,李昭铭博士开始告假:南大理事会委任吴德耀教授为代理校长,兼研究院院长,卢曜留任副校长。

1976年10月27,南洋大学体育中心开幕,由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暨新加坡体育理事会主席陈英梁博士主持仪式。同年11月15日,语言中心华语组归并为华语研究中心。

南大理事会于1977年8月13日宣布吴德耀教授从15日起辞卸代理校长职,续留任研究院院长,南大从这时起暂时没有校长。8月23日,南大理事会执行委员会举行会议,会后宣布:(一)南洋大学在委任出校长前,将由一个特任委员会负责管理校政;(二)为了达致长期的目标,将与新大进行更密切合作。

1977年11月1日,南洋大学宣布借调新大前任副注册主任胡桂馨女士为注册主任。12月27日复借调新加坡社会事务部常任秘书陈祝强出任南大秘书长,负责执行特任委员会之决策,以及处理大学的日常行政工作。

1977年12月23日,李光耀总理在新大政治学会主办的演讲会上谈到南大今后发展,强调政府有责任确保南大的改组事在必成,政府决不再袖手旁观,使南大改组事宜,迁延时日,并强调英语的重要性,特别指出大学生必须具有应用第二和第三语文的能力。李光耀总理在南大历史学会另一次演讲中指出:南大改革为用英语媒介的大学,所遇到的障碍,在于南大校园是根深蒂固的华语环境,英语的应用不容易在这种环境里建立起来,认为南大生必须全面浸入才能掌握英文。

1978年3月4日,南大理事会和新大理事会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由本学年起,新大在武吉知马的校园,将成为新大和南大这两间大学共同课程的联合校园,让南大学生能够在讲英语环境里学习,提高英文水准,并希望藉此能够消除某些私人界对南大生存有的偏见和成见。

1978年7月3日,新学年伊始,一千八百名一年级大学新生被安排在联合校园上课,其中南大一年级新生约五百八十人。南大二、三年级旧生则继续留在裕廊校园上课。

1980年3月7日,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致函南大理事会主席黄祖耀,提出南大今后命运的问题;他基于(一)南大师资缺乏,难以聘请资格高深的师资,(二)学生宁愿选择进入新大而不愿进入南大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的两点理由,并在丹顿报告书的基础上,建议南大新大进行合并。李总理在信上列举三项选择,让理事会作出决定:(一)新大和南大合并为一间国立大学,一个校园;(二)合并为国立大学,但保持两个校园;(三)在联合校园的三年过渡期届满,让南大重新开办。李总理并在信上表明他的意见:南大的解决办法,就是新大和南大合并成一间新加坡国立大学。

1980年3月10日,南大理事会主席黄祖耀覆函李光耀总理,明确的提出南大应继续存在的两点理由:第一、深信新加坡需要而且拥有资源来维持两间互相兢争,同时又相辅的大学:第二、南大是新加坡及本地区的各阶层人民出钱出力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对于南洋大学的创立有贡献的人士,包括了三轮车夫以至百万富翁。

1980年4月5日,南大理事会发表声明,决定接受李光耀总理的建议,把新大与南大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由南洋大学与新加坡大学组成)。所建议的理工学院将设在南大校园,称为“南洋理工学院”,从1982年开始招收学生,并将为1992年之前所建立的“南洋理工大学”的核心。

1980年8月16日,南洋大学举行第廿一届毕业典礼,最后一批毕业生领取南大文凭。弦歌于是辍绝,堂皇黉舍,被逼停办,南洋大学,成了历史名词。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4年05月15日首版 Created on May 15, 2004
2004年05月2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y 23, 2004

(2006-05-15)我的话 ── 给陈新华君的回答── 凡 夫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我的话 ── 给陈新华君的回答
── 凡 夫 ──

我很高兴,我的一篇小文(“南大站”2月23日)竟迎来陈新华君的数千字反应(“南大站”3月3日)。陈君不只反驳我的几点意见,还将另外两名校友在不同地方和时间说过的话也拉进来,好像受压抑了很久,得赶紧将心中的闷气全部泄放出来似的。

长久抑压的失常反弹使陈君说了许多糊涂话。他指责那些不承认2005年是南洋大学创校50周年的校友是吹毛求疵,但他却挑剔我没有准确地翻译好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的英文名字;他积极地支持南洋大学的英文化,却对南洋大学法毫不知悉,还说我引用大学法的“guild”字是一种“非常崇拜英国文化”的表现。陈君的糊涂达到极点,当他说:“……‘要让唯一的华文大学──南洋大学重生!’但自己却在海外留学深造,并接受了高深的英语(若不是双语)教育!精通双语后却痛恨又反对南大与新大合并成双语的国大,这样的思想态度公平吗?君不见他们在网上应用高程度的流利英文谈论,精彩得让人怀疑他们是否出身于华校。可见他们已经走在新加坡政府的教育体制改革前头,好像早已预知南大会有这样改制的一天,不是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何老大哥们又不能接受现在已经改制后的双语南大呢?……大哥们不喜欢这个‘红毛大学’但却喜欢住在‘红毛国家’!让人费解!”

我本来准备即刻给陈君一个全面的回答,尝试说服他冷静下来,象个真正的南洋大学毕业生那样考虑问题。但是刚好被招去参加新加坡家里的喜事,拖到三四周后才能起笔。初稿完成之后又读了陈君和傅文义君在“南大站”进行笔战的文章,其内容与所用的语言真是太不文明了,为了避免被沾污,我原想把回答暂时收起来。可是又看到陈君的一句话,说只有那么一两个人对他的第一篇文章持有异议,言外之意似乎是“南大站”的读者,特别是我这个激起他写那篇长文的人的沉默,等于对他的论点的认同。我正要把回答拿出来,免得被指为逃兵的时候,又拜读了无颜君的《谁在哭泣?》(“南大站”4月24日),觉得还是听“母亲”的话,暂时将和陈君的争论搁下来,待“母亲”从“冬眠中醒来”后才由她亲自处理。可是又想到那时可能太晚了。况且我和陈君的争论不仅牵涉到“母亲”,还有更重要和急迫的华教存亡的问题。即然有“五百名大哥大姐们”在,就按我们华人家庭的传统,长者不在则由兄姐们当家,只要他们抱着说话负责任,不进行人身攻击的态度,以讨论的精神(spirit of discussion)进行辩论,争取达到共识,问题应该可以很迅速解决的。

我以下将回答分成三个部分,即(一)南洋大学校友的团结问题,(二)“母校为了生存被逼改嫁”,和(三)南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

(一) 南洋大学校友的团结问题

首先,我要回答是谁“不容异己”。

同一所学校的校友要求大家团结一致,维护和发展母校,是非常自然的。鉴于南洋大学在创校和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困难,校友们要求团结起来共同面对这些困难是非常强烈的。但是若我们以一个冷静的头脑看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可能要求绝对的百分之百的团结。因为我们的同学既然来自东南亚华社的各个阶层和集团,他们肯定会将这些阶层和集团内部和之间的大大小小的矛盾带到学校来的。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在整体上同学们是团结的,但在学校存在的各个阶段却在同学间出现不少不和,争执,甚至斗争的场面 。

早期的同学或许还记得在每年欢迎新同学时,和学生会成立的过程中,常有一小批“捣蛋分子”和大家唱反调。在六十年代在校的同学绝对不会忘记,那一群终日注视着他们,旨在收集他们反对《王庚武报告书》的话动的资料,以便打小报告的“职业学生”。虽然我不太清楚七十年代的情况,我可以猜测陈君所说的“同根生”的感情在一小部分同学当中仍旧是不存在的。

不管我们喜欢或厌恶它,“不容异己”的现象在南洋大学的学生当中存在是不可否认的。当大家还一同生活在云南园的时候,处理这现象还是比较简单的,因为那些“捣蛋分子”,“职业学生”等等,是那么明显地和大家不协调的少数。走出云南园后,或许某些“捣蛋分子”,“职业学生”等等也学乖了。不幸的是面对那一股强大的不惜任何代价决意要消灭南洋大学的政治力量,有不少校友终被屈服了。也有些被误导了,看不清问题的实质,暂时接受了对母校不利的论点。(校友当中,除了以上的,还有从世界各地站出来,为了维护母校的声誉而向当权者说“不”的。另一部分是一些因为工作的关系,不方便对母校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真心话。还有很大部分的校友,为了事业和生活而奔波,和母校的处境失去了联系,不知从何看待在母校所发生的事。)

本来对母校的存亡问题,校友们应该可以根据他们的认识,按文明的游戏规则,不受限制地提出各人的看法的,而看法不一致也不一定会给母校立刻招来大祸,“自家人”应该可以慢慢说,到说通了才罢。在维持团结,解决问题的大前题下,各个校友当然有权力提出和坚持自己的意见,但得对自己的意见负责。不能在和母校有关的问题上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或采取行动以后,就拒绝别人的询问,批评,也不能不管意见可能给大家带来的后果,不能放弃自己的历史责任。

就如最近某博士接受理大颁发给该大学的校友的奖励一样。该博士是一位南洋大学知名度很高的校友,而且一路来给校友们的印象是他以毕业于南洋大学为荣,不仅个人鼓吹南洋大学,还积极参与校友维护南洋大学的活动。博士在没有向他周围的同学做任何交代之下却接受了理大的奖励,还向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承认他在南洋大学毕业后出国时英语不会说,英文不会读和写,致使他的留学生生活的初期非常吃力。博士的这种行动和谈话,虽然出自他自己,他不能争辩说这是他个人的事,因为这事对南洋大学和她的校友们的不良影响是很大的。他尽可以不考虑他个人的名誉和信用,但他不能不面对校友的不满和责问。他该知道理大把颁给自己的校友的奖励送给南洋大学校友是一种篡夺南洋大学名誉的不道德行为,为什么要支持它以至背叛自己的母校?是否他从此就不再是南洋大学的毕业生?自己明明是特别注重英文的钟灵中学高才生,又在南洋大学的四年间读过不少英文课本,且毕业后还当过助教,为什么要瞎说自己的英文水平那么不行?为什么要双手献给那些对母校不怀好意的人又一个攻击南洋大学的借口?

南洋大学的事要南大人一起讨论,一道来办理。可是一批受政治力量所支掌的所谓新加坡校友会领导,却不照顾到自己只不过是世界各地十多个校友组织当中的一个同等单位,不考虑南洋大学是东南亚而非仅是新加坡华人的高等学府,不问广大校友们的意见(甚至也不招集自己的数百名会员开会讨论),在所谓“众多校友的意愿下”擅自与新加坡当权者进行交易,要求“迁册”,赞成理大简称为“南大”,支持“复名”,主办“50周年庆祝会”。这些人一方面拒绝公开解释他们的行动,向世界各地校友做个清楚的交代,另一方面明知道对他们的做法提出批评的校友“有着许多怨言与不满”,却指责他们“争吵不休”。陈君问“南大儿女本是同根生为何不能容异己?”如果他能睁开眼睛看看他周围的夥伴们,他应该能看清楚是谁“不容异己”,是谁破坏南洋大学校友间的团结,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团结的基础又在那里。

为了证明南洋大学校友间的不团结,陈君捏造了一个假象。他说一批“大哥大姐”们,出国留学,学好双语,领了高级文凭之后,就不回母校看看,只会在国外高喊口号,要母校开倒车,不让母校接受双语,喜欢在外国指指点点地责备,不理那些死守在“母亲”身边的“小弟妹”们。

照他毫无根据的计算,这些只占南洋大学毕业生总数一万两千名的百分之五(他说这等于五百人,我就不要跟他去“吹毛求疵”了) 的“老大”们,只会在媒体与校友网站上“对母校的命运给予诸多负面的,悲观的批评和贬意的描述”,“硬性的让她(南大)蒙上政治色彩”,而“另外百分之九十五的校友选择保持沉默”,因为他们“不忍心看到或听到校友们之间的吵吵闹闹局面吧了”。

这种离谱的糊涂话是不难被击破的。首先,那“老少”之分,其界线在哪里?难道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里头就没有最早几届的校友吗?没有回国服务的留学生吗?还留在外的那五百名当中就没有比较晚届的吗?他们的言论都是一致的吗?那一万一千五百名“小弟妹”们当中,有多少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东南亚其他地方?他凭什么说这些没有出洋的校友都是保持沉默的?保持沉默的校友都是支持毕业生协会的吗?在新加坡的校友保持沉默是不是因为他们不方便公开表示有异于官方的看法,或是新加坡的媒体对他们的意见不感到有“新闻价值”?陈君是否注意到发表在马来西亚媒体和网站上反对“迁册”,“复名”及“50周年庆祝会”的文章?批评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所作的那一套?这些作者又都是留洋的“大哥大姐”们吗?

陈君怎么知道在外的校友没有回去云南园?是不是南洋理工大学门口设了一个暗岗专门记录来访的南洋大学从国外回来的校友?不知暗岗有没有向他报告我在最近三年(以前的就不用提了)三次回云南园的事?不知这些报告有没有说明因为我在那所陈君所热爱的“双语”大学里,除了华裔馆外,看不到任何用华文书写的牌示后,而下决心不对外说我到了云南园,因为在我的记忆中,云南园是一个有着浓烈的中华文化气息的地方?

说糊涂话的人的心里是不踏实的。陈君自己也承认毕业生协会“如此沉静于一些‘敏感的话题与活动’而选择沉默,主要是因为无论毕业生协会发表什么意见或立场都会遇到校友的反对意见与反对浪潮。”要代表会员就得进行公开讨论以求得共识。怕“反对浪潮”而不听“反对意见”就是“不容异己”。陈君自己以一竹竿打全船人的做法,谩骂和他持不同意见的人为“非常崇拜英国文化”,“喜欢住在‘红毛国家’”,“吵吵闹闹”是“能容异己”吗?

(二) “母校为了生存被逼改嫁”

这里主要表达我对这概念的厌恶。

这种说法表面上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再深入地研究它的内容之后,它的荒谬之处便立刻显现出来。其实,海外人君(“南大站”3月8日) 在网站上已经说的很请楚,我就不用重复了,只是要求陈君就这个“创作”(不管是他或别人的),做一些补充。

我要陈君自己讲出为什么“母亲”的生存受到威胁。是谁逼她“改嫁”?为什么“父亲南大牌坊”肯让这种污辱发生而自己只会“默默守候多年”,“还依然无奈的肃立在原地期望着母亲早日归来”?“母亲”这个有夫之妇“改嫁”之后日子怎么过?即然“母亲再回家门”了,为什么“父亲”所站立的地方愈显得冷落,凄凉?是不是“母亲”又被别的人占有而不理“父亲”了?最近给“母亲”“庆祝五十周年”,“母亲”高兴吗?在高兴之余有否注意到“父亲”的落魄?

姑且不谈南洋大学的儿女们应如何面对这新的耻辱,我倒想知道这“改嫁篇”是不是某“由华入英又想入华”的大人,在其编写的“云南园史”书中,续“50周年篇”之后的新杰作?陈君这么富有感情地替他宣传,是不是因为最近受理大奖励而应该给的回报?

(三) 南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我将我对这两所大学的不同之处,和我对待它们的态度,作个详细的陈述。

南洋大学是东南亚华人在二战后为了培养英才服务于正在苏醒的当地社会,特别是正开始蓬勃发展的华文学校,而创立的。这所民办的大学从它开学的第一天起,就是一种象征东南亚华人的文化相对于中国文化的独立。那校园内的浓烈的中华文化气息渊源于神州,但却包含迅速增长的马华成分。后来华社提出争取当地公民权,更肯定了南洋大学为未来新兴国家造就政经文化领袖的神圣任务。绝大部分的南洋大学学生抱着为马来亚祖国服务的精神,说明这种认同是上下一致的。

作为维护与发展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南洋大学的诞生与成长,在殖民地政府的视野里就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南洋大学的政治化,从她的第一天开始就是如此,经过她在六七十年代坚决抗拒外来干预迫使她全盘英文化而被封闭,直到最近她的名字被盗,历史被篡改为止。不用等到现在才由五百名“大哥大姐”们在媒体和网上“吵吵闹闹”才给她“蒙上政治色彩”。

作为东南亚的华文大学,南洋大学毕竟不能全部抄袭中国的大学,也不能只顾发展华文教育,更不能只采用华文。所以从一开始南洋大学就是一所以华文为主要的,英文为辅助的教学媒介语,规定华文与英文为必修课程,采用华文和英文课本,开设华,英,马来语言文化系的高等学府。后来有人(包括自认是爱护母校的陈校友),指这双语的,包含多种文化的南洋大学是纯粹的,甚至是排外的华文大学,他们或是不了解情况,或是别有居心。

陈君还坚持1980年新大和南大学的“合并”成国大是使南大向前跨一步,转成“双语”的大学。我真不了解,一名堂堂的南大毕业生竟连自己母校的本质都不清楚,竟忘了自己在学时(那是母校经过被强迫改用英国大学制度,特别强调英文后)上了多少英文课,用了多少英文课本,竟鹦鹉学话地将当权者用来作为封闭母校的借口合理化。我请陈君别再人云亦云,好好去研究一下,现在在新加坡官方流行的“双语”到底指的是什么;也请你去和我们那些在“合并”时由南洋大学转入国大(特别是文学院)服务的“大哥大姐”校友们了解一下,到底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如何跟过去比较。我包你会立刻发现,所谓“合并”,不是两个同等夥伴一起共事,而是新大独霸。所谓“双语”,不是英华并用,而是英文独霸。我们在国大当教职员的校友们连第二等公民都不如。母校不得不靠边站,但却找不到可以站立的地方。“母亲被逼改嫁”本来就是一个现代社会不能接受的粗暴的安排,但是“改嫁”的“母亲”不仅生活苦,连生存的机会都全被剥夺了。

我们(我不代表任何人,不过我相信陈君的“大哥大姐”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相当一致的)主张南洋大学即然已经被并吞了,就让这段历史终结吧。不像陈君所说的,我们不是咒骂“母亲”,因为她的死亡是别人有意造成的(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和现任资政甚至后悔没有在更早时将她关闭呢)。我们只要求哀悼有个结束(closure),好让她的儿女们能往前走上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境界。我们反对“迁册”,“再让母亲回家门”,一方面是如我们在上面所指的,这种作法实在是太荒唐了,太污辱母校了。其次“合并”的法律已经通过了,国大的校徽也多少体现了这个决定(南大校徽有包括在国大校徽内,但是不知为何,其颜色和图案似乎有被修改过)。当然,自以为是法律治国的新加坡如何行使自己的法律,并非外人能干涉的。再其次,南洋大学毕业生是正正当当的,受新加坡政府所承认的第二所大学的毕业生,我们为什么要让人随意地象足球一样踢来踢去呢?

最主要的问题是“册”被”迁“到什么地方。南洋理工大学绝对不是一个适合的场所。“母亲”是“回家门”了,但是她是被拖着避过“父亲”的脚下而从侧门回来的。“家”也面目全非了。理工大学固然建立了许多美丽堂皇的新校舍使某些新加坡人骄傲,而且象陈君那样很庆幸自己的孩子也能就读,但是相当一部分的建筑是在破坏了我们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场所的基础上再建的。我可以设法理解作为一名理大学生的家长,陈君如何希望理大也是他的母校。但是不知陈君有没有在 “南大站”上读过理大现在籍的学生的文章,表示不满某些南洋大学的校友的“沾光”,将他们的“屁股当自己的脸皮”。无论如何,理大毕竟还是一所“红毛大学”(尽管理大将其名简称为“南大”,在英语界,人们还是用它的原名NTU。) 我还记得几年前当前任校长还未退休时,理大学生讲华语曾经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后来被校方制止了。尽管理大是在南洋大学的灰墟上出现的,那股中华文化的气息早就被扑灭了,闻不到了。就是它扩大成一所综合性的,有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大学后,理大也没有改变其原来本质;中国语言文学系就像一座受满口英语的 “老外”们所包围的孤岛,随时都有被侵犯的可能。

更重要的,理大在母校的原址上的创立和母校的死亡有着许多还待当事人对外公开的微妙关系,在这些关系没有理清之前,和它沾上新的关系只能使母校的消失更难于解释,母校历史的真面目难于辨认。

事实上,接着“迁册”就是“简称南大”,“复名”,又是“庆祝50周年”,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盗名,篡改母校历史的过程。以后人们从何去了解南洋大学的历史?南洋大学的校友为什么要参与这种对不起母校的勾当呢?我们可以“向前看”,将理大的兴办和母校的灭亡的关系暂时搁在一边,井水不犯河水。既然理大就是理大,为什么要夺取我母校的毕业生当成它自己的呢?为什么明知新加坡曾经有过一所人人知晓的,简称为“南大”的大学,自己还去抄袭这个名字呢?为什么要改掉自己的正正当当的名字呢?理大是在1981年创立的,2001年庆祝20周年,突然间在2005年就把自己的历史拼入南洋大学的历史而庆祝 “50周年”。这又不是拿别人的屁股当脸皮的例子吗?但是又不好好确定那一年是南洋大学的第一年。我尊照陈君的建议查读了新加坡毕业生协会的网站,在一个南洋大学重要年表内我找不出1955年。可见选择庆祝“50周年”是一个很随便的决定,完全没有尊重南洋大学的历史的意思,更证明了理大的这些动作都是另有企图的。堂堂的一所大学为什么要让当权者摆布,当政治工具?

有人说理大这么做是自告奋勇地使南大精神得以承传,南大历史得以延续。我说在这种虚伪模糊视听的基础上进行的任何事务都是不真诚的,不可能达到任何积极的对南洋大学有利的效果。如果不接受南大人的劝阻而继续这种自作聪明的行动,我们只能把它当作是有意破坏南洋大学的勾当。

我不但不反对,而且还会大力支持理大以自己的名誉,再办一些我母校曾经作过的事。我甚至可以接受理大徐冠林校长的云南园“三部曲”(南洋大学,理工大学,理大入华成为南洋大学),只要理大(1)在继续当前的校政方针的同时,放弃“复名”,“庆祝南洋大学的周年”,(2)在云南园重新点燃中华文化的灯火,逐步开设各种中华语文文化课程,以华文为大学的一种主要生活与教学语文,(3)直到恢复南洋大学的本质的最终目标达到后,才由社会决定是否改名为南洋大学。但我不能接受理大利用我校友对母校的怀念和东南亚华人渴望象南洋大学那样的学府的重新出现,浑水摸鱼搞个假南洋大学。

我希望理大有心的话,能老老实实地领导新加坡的华文教育工作者,为复兴华人语言与文化而努力。这不是开倒车,因为我们不要求理大放弃它当前的各种课程和为新加坡培养理工科人才的使命。其实,如果有一个支持民族教育的政治环境,和有心帮她解决发展问题的政府,母校是完全可以继续存在的。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在与时俱进的要求下,过去的25年的成长,完全可以使她达到一所包括理大目前的状况的学府。在行政结构上,理大基本上就是我可以想象的,没有被并吞而继续发展的南洋大学的影子。南洋大学一开始就办的商学院,教育系,马来文系,东南亚研究所,和60年代办的化工系,70年代初的电脑中心(因为这些部门是原来新大所没有的,其中大部分才被逼停办) ,现在理大或者办得很成功,或者可以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内恢复。和南洋大学比较,当前理大所缺少的,最基本的就是使华人语言文化之火不断燃烧的各种有关华人的课程,以华人文化为基础的文娱活动,和广泛应用的华文教学媒介语。

一所新的以维护和传播东南亚华人语言与文化为使命的高等学府是有必要的。我们即然已经独立于神州的“古典”中华文化,和北美洲的英裔一样,就有必要根据我们独特的地理和社会条件去培育和发展我们自己的东西,努力使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造就东南亚华人文化的辉煌。没有错,和五六十年前不同,我们现在又和中国恢复来往了,可以继续向那里“借用”我们暂时所缺少的人才,好像最近新加坡教育当局聘用70名中国的中小学教师一样。但是,首先,如果母校还健在,这个问题根本就不会出现。南洋大学在其生存的二十多年间为东南亚华文大专与中小学培养了绝大部分的华文与数理教师,有一部分在母校已经过世的二十多年的今天还在岗位上效劳。当前理大的中国语文系和教育学院的不少教师也是我们的校友。就连某政治领袖的英文老师也是我们南洋大学培养的。其次,中小学在交换的基础上用外来教师当辅助老师还可以,但是要长久依靠他们就不妥当,因为近几十年东南亚和中国的分隔过程中,华人文化不断地地方化。在华语的运用与表达上,两地间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了。在和中国的交往上所出现的牵涉到语文的问题,固然源于我们的水平的落后,但是也有语言差异的因素。

我们维护华文教育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如韩素音老师所说的,要保住我们的根。陈君完全错了,正是因为我们在海外也有面对失根的危险,我们对这个问题才那么敏感,才高喊维护华文教育的口号。同时,我们的居留地也因为新移民的关系,实行了多元文化政策,用公款鼓励各民族开办自己的学校,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化。很多地方还在起步,母语的教学和运用水平还不很高,但是工作是积极的,情绪是高涨的。反过来看自己的老家,人家在“立”,而我们却在“破”。幸好先辈们留下来的家底厚实,否则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摧残,早就得宣布破产了。我们搞华文教育的出发点是功利主义,重点是精英,而非大众。在这么一个华人占四份之三总人口的国家,华文在政治上是没有地位的。

陈君说在中国各个名大学的学生都在学英文,言外之意是新加坡教育当局可以不积极推动华文学习,让英文继续独霸,华文继续衰退。陈君没有看到中国学生在努力学英文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他们的母语,而且不管学英文的中国大学生有多少,他们毕竟是中国人口的极少数,不影响到中华文化的盛衰,也不降低他们个人的中文水平。反过来看新加坡,这几十年的英语独霸,整百间华文大专(别忘了义安学院)和中小学被关闭或改制,华文水平一落千丈是社会公认的,但是马来文和淡米尔文的遭遇更残。其实,就是英文水平也不见的有所提高(还记得吗,在第一次总理换班的时候,卸任的总理就公开指出曾经是新大高才生的接任总理的英文不行?)不鼓励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化,更严厉推行殖民地政府遗留下来的英文独霸政策,维护既得利益阶层,致使各族群失去了自己的根,未来社会的安定,如何保证?

我们为什么对母校的体制念念不忘,主张将它尽快复兴?因为我们从其中得到的好处太大了。这不完全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是精神上的影响。我们之能顺利地克服留学生和创业的艰苦生活,完全是靠那四年在云南园里所培养的“自立更生,力争上游”的精神。我们深知母校并非百分之百的理想,师资图书设备都明显的不足。可是她却教育我们自强,自助,自爱,和自豪,给我们灌输了一股坚强的闯劲。在校的时候,我们还以为大学本科生自己组织出去做调查,写报告,出书报,办展出,搞文娱是我们份内的事。谁知在国外走了不同的大学之后才发现就是那些所谓有名气的大学,他们的学生也没有像我们那样的突出表现(在槟城联欢会期间我在韩江学院参观了南大学生书报展览,看到了满屋的各院系学生各种语文的出版物,真使我骄傲不止)。这不单鼓舞了我们,更使我们怀念母校,祈祝母校再生。

2006。05。14。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5月15日首版 Created on May 15, 2006
2006年5月15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y 15, 2006

(2006-04-22)校友李益伍来信── AG Lee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校友李益伍来信
── AG Lee ──

Dear masked Editor,

Thank you for your reply.

I am amazed that you kept coming up with new justification of why you do not want to remove my letters from the website - unless my letters served your interest.

How do you know my letters were addressed to unknown receipient with BCC. The letters was sent to you to request to remove them from your website, there is no need for me to BCC to your alledged "unpublished recipients." If you have proof that I have BCC to "unpublished recipients." and therefore justified to keep my private letters to you, please show to me - please don't tell me the information is confidential.

The letters to you was sent from my email program directly to your address and not via the website. If I want them to be published, I would have done so through the website.

DONT BE SO HARD-HEADED AND COME UP WITH MORE JUSTIFICATION AND LIVE HAPPILY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WITHOUT ANY REGRETS. PLEASE REMOVE MY LETTERS.

Rgds
AG Lee
(April 21, 2006 11:19 PM)

(编者按):校友李益伍来信说: ‘我见到傅文义学兄的文章,第一反应就是为何您竟然刊登他对我进行人身攻击的文章,给我套上“汉奸”、“走狗”的帽子。’编者刊出信件并且表明,‘编者虽然不同意“汉奸”、“走狗”一类帽子,现时还未达致删除的地步。各人的文稿,表达各自的观点,读者可从多方面,归纳自己的看法。’

此后,李君来信要求撤除该两封信。本站并不清楚内中理由,希望李君澄清有关事情,让读者了解有关发展。可惜,李君总是评击本站的建议。有些事也很费解,李君信后清楚注明:“Bcc 副本:关心南大的朋友”,李君却问本站如何知道他把信件BCC到本站不知道的收信者。

为使读者证实该信确有此“声明”,校友李益伍两封来信暂且留在网页几天,让大家验证,一星期内会把内容删除。这两星期的评论,开始的第一章是李君的《南大毕业生协会购买会所》。李君曾来信多次指责本站,本站还在考虑刊出有关通信,让读者明白有关经过。

李君今后来信,本站将尽可能在网页刊出。本站今后只在网页答复李君,读者可自作判断。
2006-4-22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4月22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22, 2006
2006年4月2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22, 2006

(2006-04-22)还在搞文化大革命?── 受不了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还在搞文化大革命?
── 受不了 ──

各位老中青校友:

你们是不是吃饱撑着肚子没事干?天天在网上骂来骂去,图什么?哪个叫傅文义的校友,你躲在外国乱说话,不用负任何责任,你就回到新加坡,在这里公开你的文章。你敢吗?哪个陈新华,你在校友会服务这么多年,功劳是肯定的,但也不必跟那些莫名其妙的人一般见识吧!降低自己的水准,到泰国去洗洗澡,消消火。

时过境迁,南大已经改变了,干吗还在搞文化大革命? 给天下人笑话,丢脸呀!

好啦!别再吵闹啦!今年到澳大利亚去聚聚会,体现南大精神。

2006年4月22日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4月22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22, 2006
2006年4月2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22, 2006

(2006-04-21)处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南大风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处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 南大风 ──

拜读过了03-03-2006 陈新华君的《南大儿女本是同根生为何不能容异己?》的长篇大论文章,以及过后所引发的笔战,甚至互作人身攻击的场面。

笔者未有时间研读所有文章,也不倾向于任何一派,也不认识傅文义君。以下只是根据我所见所知发表我的一些肤浅观点:

《南大儿女》一文作者似乎有宽宏大量容异己的心理,可是,当你看下去时,却发觉他是眼里容不下一粒沙的杯弓蛇影、含沙影射、疑心甚强的伪君子,又怎能平心静气为校友服务呢?

凭心而论,“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只是一个沉睡的网站。理事们并未积极为校友服务,网站历月经年未更新资料。这是其次,最可笑的是:在“协会简介”里中文及英文的介绍均将本身的网址写错,直至最近有校友指出才加以更正。协会成立多年,想必是罕有人浏览,否则怎会无人发现?另者,在“最新消息” 里:标题为“2006年最新消息”,下面却是:05/02/2005新春团拜,详细内文却又是“2006年2月5日”(读者若不信,可到该网站查阅)。请问理事到底是在做事,还是在睡觉?从这小事可看出他们是否有真正在做事。

再者,新华君只不过是康乐组委员,他的任务只不过是娱己娱人,但更多时候是和自己一般朋友娱乐自己。甚至本身在街头舞台载歌载舞自娱娱人。这是千真万确的事。说穿了,只是假公济私,搞自己的小天地。

当一个人长久沉迷于金钱名利时,所谓“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处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他们不觉得自己辜负了众人所给赋与的期望,也不觉自己是否已迷失方向,尤其是身处同夥一窝小天地之中。

傅文义君4月17日在《话不投机半句多》里提到新华君4 月16日的《请不要戴着面具蒙(骗?)校友》:“那整篇文字,杂乱无章,思维有问题,中文程度倒退到中学一年级的阶段……”

说真的,新加坡华校生的华文程度真的是低落到可怜。这也难怪,华文报章空洞无物,水准低落到小中学程度,语病连连,又犯上汉赋堆砌词藻的诟病,让那些英校生产生“我英校生有水准,看得懂华文报”的错觉。怎能会有水准呢?若有的话,也只是相对的与英校生作比较罢了!笔者觉得;读华文报,简直就是在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新华君4 月17日在《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里讥讽傅文义君的“老人不正常心态”:

1. 视力越来越远,小便越滴越近!
2. 坐着想睡觉,躺着睡不着!
3. 往事忘不了,新事记不劳 !
4. 上面有想法,下面没办法!

语带双关,难道新华君已黔驴技穷?以他人生理来当笑柄不成?在古代《昔时贤文》里有说道:“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记得小时先父经常提醒我这句。就像某读者来信在《Old Men Syndrome》里所说的:

“GROWING OLDER IS MANDATORY,
GROWING UP IS OPTIONAL,
LAUGHING AT YOURSELF IS THERAPEUTIC”

其实不必讥笑他人,等于讥笑自己。

总而言之,别让一些害群之马歪曲了南大当初成立的宗旨,即使强被变质了,也不要将错就错,趋炎附势。否则,将遗臭万年!何苦呢?

好了,鱼骨鲠喉,不吐不快!吐了之后,又怕多说多错。

别吵了!愿南大儿女们“自强不息,力求上进!”,才不辜负了先辈们对我们的期望!

2006年4月21日午五时完稿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4月21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21, 2006
2006年4月22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22, 2006

(2006-04-19)Old Men Syndrome── 信息录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Old Men Syndrome
── 信息录 ──

Dear Editor,

On April 17 (Monday)2005, Chan Sing Far gave description on old men syndrome, perhaps the below quote is worth pondering on:

GROWING OLDER IS MANDATORY
 GROWING UP IS OPTIONAL
 LAUGHING AT YOURSELF IS THERAPEUTIC

"It's all good"

Best regards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4月19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19, 2006
2006年4月19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19, 2006

(2006-04-19)校友陈新华问编者── 陈新华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校友陈新华问编者
── 陈新华 ──

编辑先生 你好!

有关(2006年4月19日)信息录之《两位海外校友来信》中:“……不幸,公布了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发给陈新华校友的辞职接受函。函件既已公布,已经成了公开文件,谨向毕业生协会表示谦意。”

对不起编缉先生,恕我直言,请您不要生气,您以上所述,是否意味着有人或协会本身企图阻止你公开或刊登这篇对我名誉非常重要的辞职函件?不然你何必向毕业生协会道歉呢?请您想一想,若您没有公开此函,我就会被害群之马所害而含冤不白!对整个网站的名誉也会受损,因为我一定会到其他公正的网站去公开。

到目前为止,我还会相信您的网站不是被人利用的工具之一?但很明显的对我来说已开始有这种迹象出现了,如果你不介意的话,你能否让我听听您的想法和看法,因为你肯定有你的理由,为何要向协会道歉?我个人认为此风不可长,若背后真有人在搞阴谋的话!编辑先生,这篇就是我写给您的最后一封信了!

谢谢! 祝您好运!

陈新华
1979商


(编者答复):编者一时未曾征求公布陈新华校友的正式辞职信,单方面发表接受辞职函,只让读者看到一方面的信息,没见另一面,恐怕有所不妥。编者不想偏袒有关辞职的任一方,既然提供网页给读者发表有关“名誉非常重要的(接受)辞职函件”,编者当然承担公布校友会函件的责任。

本站一路来都有批评校友会的言论,读者可以发表不同见解,不必在乎校友会的喜恶,这些都是从外界对校友会“交流”。同时,本站也不会介入校友会的内部争执。
2006-4-19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4月19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19, 2006
2006年4月19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19, 2006

(2006-04-18)不 打 不 相 识── 小学弟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不 打 不 相 识
── 小学弟 ──

我喜欢游览南大业余网站,阅读学长们所发表的言论,感触很深。不过,最近学长们在网站上“切磋”的话题,我很纳闷。请容许小弟说几心中话,我不支持任何一方。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不管谁对谁错,大家都是在不同角度给予评语,没有输赢可言。正所谓十根手指都有长短,可是都是长在同一双手嘛!母校被人为因素毁灭,这是事实。不管南洋理工大学如何改名,我们一万两千多位的南大儿女肯定不会认同它的存在,对吗?学长们的争论也不过是一种管道结识对方而已,所谓不打不相识嘛!一笑!

刚收到第十届全球南大校友联欢会主席陈定远的来函,提及“像在温哥华时的阿拉斯加之旅,那彼情此景,让人一辈子萦绕难忘”的时刻,我忽然惊醒时间过得好快呀!2000年温哥华的联欢会,一眨眼间又6年了。我在想,最年轻的校友也接近半百岁,南大儿女到底还有多少个6年可等候相聚呢?让我们继续秉承南大人的精神,放弃心中的任何怨言,踊跃出席将莅临的联欢会吧!

18-04-2006

(编者按):四、五、六十岁人,也都受过大学教育,希望各自约束自己的言辞。

不论编者怎样处理,都是被认为偏袒一方的。对双方来说,编者都是不公正的。但是,当大家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后,请回头一看,这是《友谊信箱》。请好好研究对方的观点,真诚待人。

参加与不参加第十届全球南大校友联欢会,尽可从个人的情况考虑。把它放在这场争论中较量,联欢会无辜受累了。
2006-4-18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4月18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18, 2006
2006年4月1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18, 2006

(2006-04-18)两位海外校友来信── 信息录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两位海外校友来信
── 信息录 ──

以下是一位海外校友来信的摘要:

Nandazhan should not deteriorate into a boxing ring and market place where people utter personal insults. Keep it as a place for discussion of serious Nantah issues, and stay away from the internal squabbles of alumni associations.
(大意:南大站不应该沦落成人身攻击的击拳台和市集场所。保持它成为南大课题的严肃讨论场所,避开校友会的内部争吵。)

(Editor), I am very disappoin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week. The editor should exercise some control over the language that is used. This may seem to be censorship, but you cannot trust everyone to be as respectful of others as you are.
(大意:我对这星期来的事件发展非常失望。编者应该稍加控制语言的应用。既使看来像在审查,但是你不能信任每个人都像你那样尊敬别人。)

以下是另一位海外校友来信的片断:

I hope (the editor) will take stronger actions towards:

(1) Nandazhan is independent to any NUAA and not to mingle with the affair of any NUAA, and
(大意:南大站是独立个体,不应该插手校友会的事务。)

(2) NanDaZhan be very careful in allowing articles with "individual names quoted".
(大意:南大站应该谨慎处理文章对个别名字的引用。)

ps From recent articles in NanDaZhan: (大意:引自南大站最近的文章:)
"以我会永久会员No.0143身份,正式向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提出议案";
"刊登我的辞职接受函";
"不是会员却在干涉毕业生协会的会务";
……
"黄丽松校长也赞成改名";
"和林忠强交换了意见";
"和校友会秘书刘庆棋通电话";
"陈定远博士是我们“老三届”的经济学讲师";
"被林明治骂得狗血淋头";
……; etc

(编者按):“本站不从属南洋大学校友会,也不代表南洋大学校友会”。作者评论校友会,只是个人意见。不幸,公布了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发给陈新华校友的辞职接受函。函件既已公布,已经成了公开文件,谨向毕业生协会表示谦意。
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购置会所的事,应该在协会内部讨论。任何建议或者提议应该直接送到协会去,本站不代传递,更不会插入校友会的内部运作。

有关引用个别人士的名字来支助文稿的见解一项,请作者注意证实引用资料。被引用者,不一定会浏览有关文稿;既使读过,最多也不过一笑置之。读者请从各方面,稍加验证。
2006-4-18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4月18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18, 2006
2006年4月1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18, 2006

(2006-04-18)回复江学文学长── 陈新华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回复江学文学长
── 陈新华 ──

我也是南大业余网站的长期与忠实读者之一,在此我要感谢江学文学长能道出了几个重点:

1。 南大业余网有此崇高水准,主要是因为网站编辑部的公正不偏而致,广受南大校友尊敬。本来一件小事是不应该在此网站浪费大家的时间与空间。但是……
2。 最好不要无中生有,误导校友,凡事讲求事实与证据,应该用讨论和协商的方式,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看不同的课题,凡事都会有其两面性,不要随意套个叛徒,走狗,汉奸等字眼给不同意见的校友,必须要有能够接受异议的心态。好让百花齐放。
3。 我不是在避而不谈所谓“重要的课题”,因为我个人认为这只是一个新加坡两个校友会之间的会务问题。也只有会员有权参与,外人是无权干涉的。
4。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李益伍作为一个永久会员,对协会提呈建议书只能说他关心协会,也只能说他对协会发出的心声,他就像现在我们一样,因为关心南大才会上“南大网站”讨论南大课题,我是新加坡人,新加坡是我的国家,那来叛徒!走狗!汉奸和阴谋?其他非会员的校友是有权发表看法,建议而互相交换意见,但不能直接干涉会务。所以身为永久会员的我们集思广意来分析其利弊后,以便举行一场投票表决吧了。

整件事起于(2006-1-31)火风凰君之《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如何避免走上没落之途?》与(2006-2-23)凡夫君的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没落或振兴?。当时我身为理事之一,不见协会回应,很自然的就忍不住以个人身份,想要把有关协会的所知或所懂的事实回复火风凰君和凡夫君,同时也发表了一些个人意见和想法,到现在以上两位用笔名的笔者都没有意见,反而引来其他少数不友善的校友批评和诽谤!莫名其妙的引来舌战,还被一个素未谋面的傅文义套个叛徒!走狗!汉奸!你说有需要吗?公平吗!希望江学长评评理,一场网上论谈如果对事不对人的话,须要牵涉到我个人的职业或家庭资料大公开吗?

时代齿轮一直往前走,一刻也不停留。社会一直在进步,我们已从电脑时代走入网络及数码资讯时代,资讯暴炸年代已经让我们进入一个无国界,无距离的感觉;可是我们却还停留在分别走狗?华人?新加坡人?南大校友?之间画清你我的界限,还分甚么真伪南大?你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但凭甚么骂人!果真如此的话,我觉得我们好像太落伍了。我认为我们应该铭记过去!把握现在!寄望将来而勇往直前,不要在原地踏步!因为摆在眼前的事实,我个人认为,无论你同意与否,买会所之后的弊多于利,因为最年轻的校友已过半百了,再过十年八年后,会员都无经济来源,又后无来者,故“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的名字将永远随着最后一位校友离开而消失!如果这个就是全体会员及南大校友想看到的结局,那我没话说。不然就得商议如何使协会美誉留传千古或重生。如果诸君都无所谓,那我陈新华还干嘛烦恼?那来“三人帮”?

好多校友还不知道今天在新加坡的校友会或校友俱乐部已经全部私营化,商业化了,就以南洋理工校友俱乐部为例:她是一个独立的社团注册非营利的学术团体,除了招收校友成为普通会员外,她也能在限制范围内招收个人,社团或机构成为特别会员,永久会员,短期会员或附属会员等。她不受制于大学,也没得到大学当局的净贴或资助,一切都是以市价条件下订立合约来租借或购置。唯一的好处是得到了校方一些的特别优惠,唯一的方便是近水楼台而能获得新会员加入,使会务成功发展。因为并没有条例规定现在的毕业生一定要加入,他们可加随意地加入国大校友会(NUSS),新大校友会(SMU)或管理大学校友会(SIMU) 等。 “南洋理工校友俱乐部”(现已约有3000名南大会员,其中约有300名老南大校友会员),在建新会所期间,优惠$3000/-于老南大校友纯粹是商业考量,也是非常个人的事,不像诸君搞南大复名!复办!等,这些对我来说,都是政治问题,大学校务的问题。何必把校友联谊活动与政治挂钩呢?还把这个搞上了国际武台,何必大作文章呢?同样的,现在“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也在商业考量下决定购买属于自己的会所,这并没有绝对的对错问题,也不是甚么政治问题,而只是一群约700名在关心着协会命运与前途的会员们,要通过投票方式来决定是否要购买会所吧了。

谢谢江学长的指教,我只是有样学样吧了,但我更希望学长们也能多考量一下我们后期校友们的感受。目前有大部分我们这一代的孩子都就读于南洋理工大学,希望学长们用点同理心想一想,你会对你自己孩子就读的高等学府诸多批评吗?有错吗?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4月18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18, 2006
2006年4月1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18, 2006

(2006-04-17)校友江学文来信── 江学文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校友江学文来信
── 江学文 ──

作为南大业余网站的长期与忠实读者,我对陈新华文章的刊登感到极度的失望。

文章看来是答复傅文义的文章《“三人帮”学汪精卫》(文章批评李益伍关于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与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会合并的建议),却对这个重要的课题避而不谈。全篇文章,除了提供他自动辞去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职位的事实之外,尽是对傅文义的人身攻击。可说文章乃对人不对事。

这样的文章对南大业余网站的崇高水准有损,实在不应该在本网站刊登。

此致南大业余网站编辑部

加拿大 江学文敬启

(编者按):有关建议,待更多读者来信后再另作决定。在本站刊载过的文稿,都是本站历史的一部分,除了错别字,本站只能更改和注明错失,无意抽回。
2006-4-17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4月17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17, 2006
2006年4月17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17, 2006

(2006-04-17)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陈新华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 陈新华 ──

傅之所以觉得我那整篇文字,杂乱无章,思维有问题是因为他已经知道“自打嘴巴”而心乱如麻!真相大白而进退两难吧!──不通?不通?

傅老说“……汪精卫曾经辞职受挽留,对史家来说,这个表面现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汪精卫是不是当了汉奸,背叛自己的国家,做日本人的走狗。”

据你以上所言,首先他已承认:

1.他在4月13日《“三人帮”学汪精卫》一文( ……搞“分裂南大校友”的陈新华,已被协会中央理事会除去康乐职务)是在搞捕风捉影,信口雌黄,胡说八道,连篇累牍,评击校友,口不择言,是非颠倒,唯恐天下不乱,误导校友罗!目的在于“分裂南大校友”。

2.他诬蔑了我,诽谤我的名誉,贼喊捉贼自导自演而左右言论,也证实他旨于排除异己;是汉奸,是背叛,还是走狗,相信他还不够资格也轮不到他来决定,让我们在历史的最后一刻盖棺定论吧!

狸猫典故有如打了人一把掌,还能说我早已把手收回来了呀!你眼中狸猫的总舵主,身兼重任你认为的伪(南大)要职,职责之一:就包括了在维护大学学府的教育制度完善与增进校友联系的桥梁。你不是看到这一点才赞赏而靠拢的吧?

我这中文程度低落的晚辈(中文程度倒退到中学一年级的)校友,只想义务的搞搞同学聚会,校友联系,我也很想要藉此增进自己的中文程度,也要遭到前辈如此批判吗?这就是华教精神吗?我也不想要在南大校友网站浪费大家的时间,但作为校友的我有义务把真相告知天下,我还更本不认识他,也不知其长相,不可能有以往的过节,也肯定话不投机,我只要指认害群之马。你不会因为我是一个推销保险的校友而用狗眼看人吧?

“外来的团体想并吞自己的协会”,何谓外来的团体?协会与你所认为的伪(南大)旗下20个姐妹会都有联系,你却鼓励孤芳自赏,这就是驼鸟心态。

我也想忠告傅文义,小心最近医学研究发现老人不正常心态象征的新解:只要有以下认何一种状况都要注意。

1视力越来越远,小便越滴越近!
2坐着想睡觉,躺着睡不着!
3往事忘不了,新事记不劳 !
4上面有想法,下面没办法!

同时我也要告诉他,我不可能推销保险给他,因为最近患禽流感的人越来越多,保险公司也传达如何辨认“患禽流感之人”的基本诊状与大家共参考:“如果一个人忽然间讲了很多‘X’话者,他可能便是患禽流感的疑似病例者!”(编者按:依照常理,保险公司传达的资料,不会有‘X’话的说法。除非得到证实,只能用‘X’代表。)

第十届南洋大学全球校友联欢会将于2006年11月27-28日(星期一和星期二)两日在澳洲墨尔本举行。筹委会主席陈定远博士是我们“老三届”的经济学讲师,我们感谢老师出席了2005年12月17的“南大校友奖”颁奖礼,老师也过来祝贺我得奖。如今让傅文义负责联络官,让我大掉眼镜!我只能墨墨预祝陈定远老师成功!

陈新华
1979商学院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4月17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2006
2006年4月17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2006

(2006-04-17)话 不 投 机 半 句 多── 傅文义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话 不 投 机 半 句 多
── 傅文义 ──

像陈新华的《请不要戴着面具蒙校友》,相信我的中学中文老师会给予“高山滚鼓,流水到岸。”的评语。(注1)

同学会和协会有差异,我在3月27日已经把狸猫典故取去,到了4月16日有人仍然咬定这个典故,当然不是问题,但把典故想歪了,中文程度太差。

那整篇文字,杂乱无章,思维有问题,中文程度倒退到中学一年级的阶段。以这么低落的中文程度和错乱的思维,我的忠告是不要在南大校友网站胡闹,多花时间推销保险。

2006年1月31日火凤凰在网上章说:“自从已故会长张炼鑫与已故秘书长姚恒强过世以后,接任的理事就没有什么大作为。”有人作为会员和理事,脑后早有反骨,很明显,“三人帮”里应外合,就是要搞垮协会。唇亡齿寒,我当然有权力讲话,拆穿“三人帮”的阴谋诡计。

外来的团体想并吞自己的协会,“三人帮”既然说出把购买会所的基金捐给外来的团体,当然企图说服800名会员每人3000元共二百四十万交给外来的团体,协会是文化团体,该外来团体注重吃、喝、玩、乐,还是免了吧。

汪精卫曾经辞职受挽留,对史家来说,这个表面现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汪精卫是不是当了汉奸,背叛自己的国家,做日本人的走狗。

2006年4月17日
寄自汶来

注1:取其音,不通,不通!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4月17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17, 2006
2006年4月17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17, 2006

(2006-03-16)请不要戴着面具蒙校友── 陈新华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请不要戴着面具蒙校友
── 陈新华 ──
(A) 唯恐天下不乱:

傅文义在这么多年来的言论与文稿无数,还在此网站留下汇辑,也带来了许多风风雨雨,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些经过东挖西探后,用来评击网站,恶意评击作者及评击校友等的小动作,卖弄文笔,目的在于抬高自己罢了!捕风捉影,信口雌黄是他的专长。自己对母校对教育搞不出甚么名堂后,现在开始要来搞乱校友和校友会,嗨!吃饱了撑着!太无聊了!

请大家阅读2001年12月11日南大站刊出《回傅文义》一文便知此人的心态:
‘……傅文义在“南大之友”刊出《魔鬼的祈祷》,评击了本站网页的作者,下面是本站的回复。’ (编者按:下一句取自《谈谈“网上南大”》,不是“本站的回复”。)
‘……傅文义和在“南大之友”用笔名刊出攻击校友的文章,读者不妨把他的论点,套回傅文义自己,多数指责都能够贴切合适。因此,傅文义的那种“网上南大”,本人只有“敬鬼神而远之”了。’

常有人说:面子是人家给的,脸是自己丢的!不要把所有的校友当傻子 OK!-FOO? Or FOOL?! 谁在搞校友分裂,谁在排除异己,谁在怀恨在心,一目了然。3/3/06我的观点只被你前后用笔名攻击两次并无他人,既然这么多年来只有你一个人在自导自演,你累不累?既然你如此熟悉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该知道自己不是会员却在干涉毕业生协会的会务,居心何在?我正在研究人的面具与猪的面具如何分别。
(B) 喜欢诽谤/自打嘴巴是你的悲哀;

(1) 傅文义说他和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多位理事保持良好的交情,接触的都是最高层又有重职的理事们,13/04/06傅文义猛赞校友谢万森‘……从1995年开始就任协会会长。协会的网站记录1995-1999的常年会务报告,不乏令人称道的活动和贡献,堪称洋洋大观。如:1997年协会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就为南洋理工大学筹得166万3000元,加上政府三对一的款项,共600多万元,设立‘陈六使中华语言文化教授基金’ 。2001年郑奋兴博士到新加坡……’

刚在一个月前评击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是狸猫,只有800人不足以代表全南大校友……,指责南洋理工大学是(伪)南大,这么快就吹捧和靠拢,我没听错吧!到底狸猫和太子,谁在为谁盖被?谁又为谁穿针?该不是因为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于18/06/05曾经请你吃过50周年的饭而嘴软吧?

(2) 傅文义还自作聪明,以为自己是未卜先知似的胡乱套盖:‘……“三人帮”学汪精卫,发出“南大无望”和“协会无望”等悲观论调,目的是要先搞垮协会,然后沐猴而冠,做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俱乐部的马前走卒,招降新加坡以外的南大校友会。他们并没有得逞,查协会的网站,搞“老三届”,搞“分裂南大校友”的陈新华,已被协会中央理事会除去康乐职务……要不要以3000元成为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俱乐部的永久会员,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在日本人的眼中,汪精卫一夥人不过是他们的走狗,难道校友俱乐部的人,会重用背叛协会、出卖协会利益的南大校友么?……历史不会对“三人帮”这类南大校友,给予良好的评价。’

我敢与傅文义对证,更希望南大站能凭公的公开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给我的挽留兼接受辞职信,以正视听,别让害群之马胡言乱语,危言耸听。

(3) 这里不竟让人怀疑傅文义一直在演“贼喊捉贼”的大戏!谁是内奸?谁是走狗?那傅文义不可能不知道,到底我是被除名还是辞职他也故意不知道?好笑吧?傅文义也知道我已广发电邮给众多校友了呀!这把年纪为何还搞睁眼说瞎话的玩意!由此可见,此人口不择言,是非颠倒,唯恐天下不乱,误导南大校友,难怪南大课题永远如此复杂。

正因为我尊重傅老是南大校友,也是老前辈,我有权保留告你诽谤我名誉的权力, 同时我要求“南大网站”刊登我的辞职接受函,以求真相,免害群诬蔑,左右言论。

(4) 傅文义于2001年4月21日担任“南洋大学校友简报”编辑部主任(网址:vyfoo@yahoo.com),传真:673 2 650699 (673 2 是汶来首府的代号)之校友点滴中写道:

新加坡 :在新加坡岛对面的大岛 Batam 将有一间 Batam University 成立,资金来自印尼华商,据说校友叶锦有(数学),可能会出任校长。

校友谢万森 (化工,第5届) 是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的会长,获得南洋理工大学(NTU)最高的校友服务荣誉。谢校友是南洋理工大学理事会会员、及大学的其他五个委员会委员。谢万森校友领导的筹款委员会筹得新元一百九十万。观察家说:南洋理工大学发展项目很多,经费主要来自新加坡政府,一小部分来自国际财团,动辙千万亿万元,好一个天文数字。南洋大学校友募捐得到一百九十万元,虽然不是很大的数目,意义却是非常重大,南洋理工大学当局大力表扬,实是理所当然。

吉隆坡 :马来亚南大校友会创设的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已筹得一百多万马元。最近出版了会讯〈南大资讯〉第一期。收录了〈基金会中期工作进度报告〉、〈慢成长将有利于国家〉、马来西亚〈2000年与2001年的经济展望〉和〈东亚的危机与复苏〉。

校友林忠强(数学) 是吧生的一间学院院长,我就南大教育与研究基金会和网上南大的事,和忠强交换了意见。二者的出发点不尽相同,理想大致一样。和校友会秘书刘庆棋通电话,才知马来亚校友会有呈文给新加坡政府,希望政府考虑将南洋理工大学改名为南洋大学,庆棋校友说:新加坡政府很快会通过大学改名的法令,黄丽松校长也赞成改名,怎么你会不知道?我的回答是黄丽松校长最近(2000年11月27日)接受亚洲周刊专访所说的一句话:“要成立网上的南大,这可以加以研究研究”。

以上显示傅文义交友广阔,并与南大毕业生协会的会长谢万森,理事叶锦有,王如明熟悉无厚非,但却不能容忍眼红我这个后辈小人物得奖!……。谁在排除异己!可惜啊!一群高官好友请你吃晚宴都被你喻为狸猫!李益伍请你吃小吃却指为走狗!可怜!

(C) 请不要卖弄文章,出风头:

(1) 傅文义言:‘……据报载,2004年7月‘复名’跨台之际,陈向记者发表谈话,攻击不认同‘复名’的校友。2005年8月,陈打 ‘老三届’校友的招牌,号召最后三届的南大校友参加(伪)南大庆祝成立50周年,隔天又召集‘老三届校友联欢会’,向(伪)南大靠拢,对全球南大校友联欢会不满,企图制造校友分裂。之后,没见报章大吹大擂,我相信南大校友对(伪南大)的庆祝和‘老三届联欢’的反应冷淡……。要珍惜与维持校友之间的友情, ‘老三届’行不通,也是忘本,‘老三届’的名称应该保留给第一届至第三届毕业的南大校友才对。陈说南大是‘母亲’还可以,说南大牌坊是‘父亲’,比喻不恰当。 ’

哦!你们看,傅老的说的话都是正义!其他人的讲话都是攻击!好奇怪啊!这就是傅老一贯的作风。一位“理科生”怎么可能了解甚么是“老三届” 的真正意思!你傅老人家生活在六十年代,按理应该知道什么叫“老三届”。但最重要别胡说八道,希望能参究中国文革史。当我开始参加1993年美里的第二届联欢会时傅文义你不知在那?

(2) 十多年来傅文义说他第一次参加却是在2004年槟城:2005年1月29日傅文义注:参加<2004年全球南洋大学校友联欢会>‘……我是第一次参加全球南洋大学校友联欢会,深深体会到,南洋大学是独一无二的大学。校友的归属感,谁看了都会感动,不是文字、照片、录音和录影所能表达。只有身历其境,才能感觉到校友归属感的扑鼻清香,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的南大情。’

(3) 傅文义之2004/04/13南洋大学校友在悉尼叙旧:一文中‘…于2004年4月10日至11日,在悉尼市叙旧,举行联欢会,有35人参加,……联欢会于10日中午12点半在中国城的中餐馆开幕,校友傅文义和王如明作简短的讲话……接着讨论“复名”南洋大学的问题,有赞成和反对的意见,主要发言人是国外校友刘庆棋、王如明,住在墨尔本的校友邓亮洪特地赶到参加发言,非常难得。’

我们不想让傅老太难过,因为出席“老三届”的校友是你们的三倍数,不好意思!你需要名单大作文章吗?我们不像你喜欢在报章大吹大擂,既然你问,告诉你好让你安心,往后我们的活动需要向你报告吗?你老人家最好别太操心,小心健康,不过我是需要感谢你对我们“老三届”的关心。

不过你对校友态度如此差,我会非常耽心由你负责的“全球南洋大学校友联欢会”出席人数会下降,因为老三届不认同你的为人。
(D) 请不要妒嫉也不要难过!

傅文义怒言:‘……查(伪)南大在庆祝成立50周年纪念的颁奖名单,陈新华得南洋校友服务奖,奖分等级,服务奖相当于航机的经济舱位,可见该校友不是没有来头。 ’

可惜傅文义如此掏心掏肺关心南大,搞复名,搞复办,在红毛国家遥控大谈维护中华文化等洋洋大道理,又不被提名,太委屈了!在此我谢谢那些提名让我得奖的校友们,傅文义不会也怀疑,妒忌或羡慕其他得到“头等舱”奖的校友如:刘宗正,陈立武,陈瑞献,周清海,谢万森,丘才新与符喜泉等吧?

请你不要翻阅19/12/2005新加坡各大报章,相信你看了会很失望因为你的名字不在内!

(E) 废话或笑话都不会分吗?

傅文义语(27/03/06):‘……在英国的民主,不同政党的议员,在国会争到眼红耳赤,出了国会,不会像陈所说的那么严重,排除异己,怀恨在心。我和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多位理事保持良好的交情,尽管我们对南大问题的看法不可能一致,也不须要强求一致。 2005年6月18日协会的理事留我参加晚会,准备散会的时候,我通过晚会的主持人要和陈打个交道,他说陈在台上甚忙。我于当晚到飞机场,乘搭清晨一点的班机回悉尼。……人要有修养和雅量,把南大校友间的争论,当作“国会的争论”,不就没事了吗?’

废话吧!红毛国家也有演台湾国会闹剧咩?

就如上文所提,让我也把他的论点,套回傅文义自己,多数指责都能够贴切合适:

傅文义于2005年1月12日稿 ……因为被林明治骂得狗血淋头后回复林明治及陈启文说:‘连篇累牍,都是泼妇骂街之词,这样的书,没有价值可言……’很明显,傅文义是和我过意不去。‘孔子经过乡村,有恶犬向他狂吠,圣人处之泰然。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我“封剑”已久’,如果和傅文义一般见识,就很不值得了。

唉!是笑话吧!

陈新华
1979(20 届)商学院
16/04/06

(编者按):

设立《傅文义汇辑》、《游黎汇辑》以及《朱永安汇辑》,只为网页查询便利,以后文稿增多,还会添加其他汇辑。

查,至今用笔名评论校友陈新华3/3/06长文的,只有《母校改嫁?》一文,说“前后用笔名攻击两次”,恐怕是误解。该文作者并非傅文义,也不是朱永安,文意观点也完全不同。为避免牵涉太广,仍有海外校友的评论,未曾刊上网页。

又,校友陈新华要求刊登的辞职接受函见后。
2006-4-16

陈新华先生:

您在2006年2月26日以私人理由,致函中央理事会请辞协会理事之职。

理事会于3月1日的理事会议上,就你的辞职作了讨论后,各理事以你多年来对协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表达了希望你重新考虑辞职的决定。会议因此议决由陈友明副会长与你接触,了解你的情况以及是否考虑收回辞职的决定。

在3月26日的理事会议上,会议听取了曾经与你接触的理事报告之后,议决尊重你辞职的决定。

我们很遗憾的接受你的辞职,由3月27日起生效。我们将在最近向社团注册官呈报此更动。理事会恳切希望在未来仍能够得到你对协会的支持。

谨祝您

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会长 (谢万森)
2006年3月27日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3月16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16, 2006
2006年3月16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16, 2006

(2006-04-13)“三人帮”学汪精卫── 傅文义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三人帮”学汪精卫
── 傅文义 ──

19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正当中国人民奋起抗日救亡的时候,国民党党要汪精卫竟然逃离抗战陪都重庆到越南河内,向日本发出艳电,主张和日本妥协,等于承认抗日战争没有胜利的希望,不久汪精卫在日本占领的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背叛中国、出卖中国的利益,替日本效劳。在中国人的眼中,汪精卫是大汉奸。

近来,有南大校友在网站发表言论,如2006年1月31日火凤凰攻击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认为协会已走向没落之途,目的是要协会正式和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俱乐部合并。 3月3日陈新华认为“南大无望”,对海外所有的校友,肆加攻击,因为他们不认同(伪)南大。4月11日李益伍企图用反对协会购买会所,掩饰他出卖协会的真面目,居然向协会建议:

‘我会与南洋理工大学关系密切,所以受到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会的礼遇,受邀以 $3000 成为永久会员。目前,我会通讯处设在南洋理工大学的华裔馆内,若把我会购买会所的基金,捐给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会,换得一个像样的办公室,我会会员又能享用校友会新建会所的设施,实为两全其美也。我今正式向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提出“讨论适当利用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会所基金”的提议。敬请理事会衮衮诸公认真考虑。’

校友谢万森从1995年开始就任协会会长。协会的网站记录1995-1999的常年会务报告,不乏令人称道的活动和贡献,堪称洋洋大观。如: 1997年协会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就筹得166万3000元,加上政府三对一的款项,共600多万元,设立‘陈六使中华语言文化教授基金’ 。2001年郑奋兴博士到新加坡,在几天之内,为郑博士召集一项数学演讲会,到演讲会的人甚多。 2005年在几个月内出版《呵 这五十年南洋大学创办50周年纪念 1955-2005》。

“三人帮”学汪精卫,发出“南大无望”和“协会无望”等悲观论调,目的是要先搞垮协会,然后沐猴而冠,做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俱乐部的马前走卒,招降新加坡以外的南大校友会。他们并没有得逞,查协会的网站,搞“老三届”,搞“分裂南大校友”的陈新华,已被协会中央理事会除去康乐职务。

要不要以3000元成为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俱乐部的永久会员,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在日本人的眼中,汪精卫一夥人不过是他们的走狗,难道校友俱乐部的人,会重用背叛协会、出卖协会利益的南大校友么?

历史不会对“三人帮”这类南大校友,给予良好的评价。

2006年4月13日
寄自汶来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4月13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13, 2006
2006年4月1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13, 2006

(2006-04-11)南大毕业生协会购买会所── 李益伍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大毕业生协会购买会所
── 李益伍 ──

编辑先生:

您好,以下为发予会长的信。

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谢万森会长、副会长、诸位理事:

大家好!

我接到王贤仁秘书长发来的特别会员大会通知书,有关购买会所之事。

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发给会员的信,一向来只用中文,为何此次的附件,只用英文?其实南大的毕业生,也有印、巫等其他英校生,是不是购买会所的事,与英校生无关?

来信只列出会所的产业资料详情,请问是否可以在特别会员大会举行之前,提供以下资料,让会员们作出正确的选择。

一、 小弟本身没有出席最近的会员大会,购买会所的决定,想必是在这会上提出的,请提供有关该会员大会的会议记录。如果来不及寄信,用电邮亦可,或者在我会的网站上宣布。

二、 在目前大多数会员已经年届半百之际,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突然提议购买会所,请问有何目的?又有什么意义?十多年前,为何当时的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理事会决定出售会所?我会的会议录中应有记载。

三、 购买会所的决定,是根据章程的什么条款?是不是以出席特别会员大会的会员的大多数投票表决即可?要是出席特别会员的会员少过全体会员的三分之二,是否亦可决定购买产业?

四、 通常一般组织,在作购买产业等重大决定时,必定会多方考量,选择数个地点,货比三家,对各地点作利害比较,而不是像我会只提出一个地点,会员无从比较,又如何作出正确的决定呢?

五、 理事会建议购买会所,想必已经做好全盘计划书,对发展会务、会员福利有一定的考量,可否公开计划书,让会员参考?

六、根据特别会员大会通知书附件,提出拟购买的会所靠近劳明达和文庆地铁站,对有车阶级不是问题,可是大多数的无车阶级会员,两个地铁站都离开这地点超过500公尺以上,而且是在二楼,必须爬楼梯。将来大家都LKK (LAO KOK KOK)时,实在不太方便。真要买的话,最好是平楼,或者是设有电梯的大楼。

七、 购买会所以后,接下来就必须进行装修,就必须聘用职员,还有其他维持开销,请问有没有财务计划预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羊毛出在羊身上,想必要向会员们征收月费和年费,请问计划收费若干?

八、南大毕业生协会和国大校友会与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会到底是什么关系?我每月都收到两个校友会印刷精美的会讯,他们的会讯中,都把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列为联会,而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除了每年一次召开会员大会通知书外,就音讯全无?而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网站的资料,也很少更新。

九、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的会员们,一年一年老去,各位理事们是否有考虑到,将来剩下最后一位会员时,如何处理这个产业?是否任由其人去楼空?最后由政府接管?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不如将这笔购买会所的款项 $310,000.00 分给700 位会员,每人还可得 $442.85。

十、 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会建好新的堂皇会所,就在地铁站旁,向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提供 $3000 永久会员且免月费,我如果再活25年,等于每月会费$10.00,就可享受各种消闲设施、游泳、唱歌、饮食,可能比较划算。从南洋理工大学的网站上
http://www.ntu.edu.sg/NanyangAlumniAwards/winners/chiabanseng.htm “Mr Chia plays several leadership roles in education, including serving as a member of the NTU Council. The council provides the vision,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support for NTU to achieve its aims as a global university of excellence.”
http://www.ntu.edu.sg/publicportal/about+ntu/about+us/bot.htm 知悉我会会长是南洋理工大学的理事“NTU Board of Trustees”成员,可见我会与南洋理工大学关系密切,所以受到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会的礼遇,受邀以 $3000 成为永久会员。目前,我会通讯处设在南洋理工大学的华裔馆内,若把我会购买会所的基金,捐给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会,换得一个像样的办公室,我会会员又能享用校友会新建会所的设施,实为两全其美也。我今正式向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提出“讨论适当利用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会所基金”的提议。敬请理事会衮衮诸公认真考虑。

十一、请问拟议中的会所,其现有业主和中介人,是否和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现任任何理事有任何利益关系?

十二、南大校友中,不乏成功人士,如果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对发展会务、购买会所有好建议,想必能发动筹款,购置适当的会所。其实,$310,000 这数目,要买一个像样的会所,要不是不可能,也许不容易,但不应该由少数出席所谓特别会员大会包括理事会在内的会员,草率决定购买会所,最终步上一些过时宗乡会馆的穷途。印象中,我会有 $380,000 的会所基金,除了买价 $310,000 外,还有过名费、印花税、律师费等费用,大概还得进行装修布置,购买器材等,不知是否已经进行计算?若有,请提供详细资料。

小弟以我会永久会员 No.0143 身份,正式向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提出议案,重新检讨购买会所的决定,在特别会员大会上对购买会所决定投票表决之前,列为临时讨论,如有其他校友会员有同样看法,欢迎对此议案进行附议。如果这样做不符合我会章程,请告知如何才合符程序。

最后,加拿大南大校友网站有“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如何避免走上没落之途?”一文,不知会长有什么话说?

如果以上有任何因个人对实际情况不了解、或认为不切实际,请会长与理事们解释。在此资讯时代,只要一封电邮,即可传遍全世界,或者在网站上宣布,不需面对面开会来讨论。

慎重声明,本信乃关心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前途有感而发。

谢谢。


李益伍上
1980年21届文学院
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永久会员 No.0143

副本:南大海内外校友。为避免电邮地址被不法之徒滥用,其他校友以BCC 方法发出。欢迎转发予关心南大毕业生协会的校友们。谢谢。

(编者按:附件“建议购买的产业”(英文) 与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特别会员大会通知书”(中文) 从略。)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4月11日首版 Created on April 11, 2006
2006年4月1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April 11, 2006

(2006-3-26)南洋理工大学与南大精神── bobo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洋理工大学与南大精神
── bobo ──

自己在南洋理工大学毕业。

校长经常说什么南大精神、南大精神,其实,我们在学校四年也并没有感到什么南大精神。

也许是现在学校已经是偏重理工了,学生也很难能接触到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现在南大(南洋理工大学)是比较实际的缺少什么精神。学校里的同学有的跟我讲南大:"no life"。

听别人讲起以前的南大确实是非常好的大学。今天看了这个网站我才真正的知道了,我也会以我为南大毕业生而感到骄傲。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3月26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26, 2006
2006年3月26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26, 2006

(2006-3-8)母 校 改 嫁?── 海外人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母 校 改 嫁?
── 海外人 ──

据说:“海外的校友们对母校的命运给予诸多负面的,悲观的批评和贬意的描述……”。仔细一想,原来这类言论里的“母校”,分不清南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意在混水摸鱼。

“母亲改嫁”的比喻,问题很多。首先,在西方社会,结婚、离婚有法律上的自由,并没有“改嫁”的观念,有幸也还未听过海外校友有改嫁的母亲。所谓母亲改嫁,“尤其在海外西方社会里,居住海外的校友们应该是司空见惯的”,类似“瞎子摸象”。

其次,如果南洋大学“改嫁”,那么,媒婆是谁?有何交易?此外,南洋理工大学又是什么人?扮演什么角色?……

“母亲改嫁”的论点,修饰了南洋大学关闭的事迹,罪过是校友“一定要咒她死了”。用来分裂校友,再好不过。比喻“合并”,有些不伦不类,令人十分呕心。

南洋大学早期侧重中文、中英兼用,后期改成全用英语,从来就不是“纯华文”大学。如果南洋大学还留存,在语文应用上,也会随着社会需求发展。要求发展华文,过去被指为“沙文主义”,现在一些校友说它是“纯华文”要求。大概是不懂“尊重异己的想法”吧?

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一样,南洋理工大学也是一间新加坡大学,办得好,能够扬名世界,也为新加坡造就人才。南洋理工大学有自身的办校发展过程,新加坡的环境也与三十年前完全不同。如果能够“尊重异己的想法”,何必要海外的校友认同“南洋理工大学”?何必要海外的校友去参加南洋理工大学的“回校日”?何必要海外的校友纠缠着南洋理工大学?何必再把“上一代的恩怨留给下一代”?何必把“希望看到新加坡的‘南大’开倒车!”的论点套在海外的校友身上?何必要校友背着捏造的历史包袱走入坟墓?

南洋大学创办时,南洋各地社会人士齐心办起自己的大学,校友的社会观念相当接近。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经过四十多年的陶冶,国家观念突出,一些新加坡校友的看法与海外的校友有着明显不同。……

如果能容异己,不至漫骂海外的校友。如果会尊重异己,不至乱套高帽子。如果心有母校,不至分不清南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

2006-3-8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3月8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8, 2006
2006年3月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8, 2006

(2006-03-08)“南大儿女本是同根生”读后感── 朱永安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大儿女本是同根生”读后感
── 朱永安 ──

  陈新华先生洋洋七千多字,提及许多有关母校的言论,只可惜完全不理最近在新加坡似是而非的言论:“南洋大学在1980年先改变成为南洋理工学院,后来升格为南洋理工大学”。1980年后,在云南园里出现的“理大变南大”、“迁移毕业生名册”、“复名南洋大学”、“追溯虑历史到1955”和“南大于2005年全年庆祝50周年”,都不能更改南洋大学在1980年离开云南园的史实。陈新华先生的“历史本来无绝对,事事本来无永恒”,我“老人家”绝对不敢苟同。

  新加坡有两个“南大”,真南大是1953-1980年的南洋大学,另一个是1995年南洋理工大学的“理大”改名过来的,两者之间有15年的差距。把新加坡“南大校友”分真假,只不过是名正言顺的实事求是而已,并不是陈新华先生指的“太霸道了吧”。真南大校友是1956-1980年在南洋大学求学的学生,不包括1980年后南洋理工大学的学生。

  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会扬言“南洋大学校友为南洋理工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联合早报》),涉及所有南洋大学校友,意味深长,未知是褒扬还是贬抑。理工大学的基础出自理工学院,“奠定基础者”即是“创立理工学院的先锋”,这就引出了“是否有一批南洋大学的校友,在1980年暗地里协助南洋理工学院的成立?”的问号。不知陈新华先生的看法是有呢还是没有?其实,即使是有这批校友的话(不可思议的),人数一定不多,我相信也不会是南洋大学要引以为荣的一批。1980年后,南洋大学校友走遍天下,立功创业,行行有状元,包括在南洋理工学院和大学服务的校友,都是南洋大学的成功儿女。

  陈新华先生已经是南洋理工大学榜上的“2005年南洋校友服务奖”得主,靠的是他“自己”在南洋理工大学的贡献,是他自己该有的权力和自由。这本是南洋理工大学校内的事务,和南洋大学毫无关系。但南洋理工大学在同个时候,进行并吞南洋大学改史延史的“50周年大庆”,到场领奖的宾客,会认清楚 “南洋大学在1980年离开了云南园”吗?

  历史事实是绝对永恒的,陈新华先生的“无论你来自第1届还是第21届,无论你学习那一门科,只要一天是南大同学终身都是南大校友!”当然是对的。“南洋大学在1980年离开了云南园”和“校友在云南园里的经验”一样永恒,好坏参差,都不是日后的荣华富贵或披荆斩棘可以更改的。大多数校友早已经面对现实,放下了历史包袱,不谈1980年的伤心事,但并不是要改换包袱里的史实内容,也不会忘本地要求改写自己廿多年前的大学根源。“抄冷饭的谈个不休”是要引起更多的注意力,揭穿“南洋大学在1980年先改变成为南洋理工学院,后来升格为南洋理工大学”的胡说。关心南洋大学历史史实的校友们,都会知道1980年后,母校南洋大学并没有留在云南园里做出:
  1。背弃了南洋大学先贤创校的宗旨;
  2。办学无方,沦为小学院;
  3。关闭皇牌的中文系,铲除了华文大学的中文气息;
  4。遣走其所有师生职员,使云南园变成物是人非;
  5。砍尽相思树,拆除“建国堂”(最具代表性的大礼堂);
  6。改道封门,使牌坊变成了无主孤魂。

  云南园里有不同时代的大学和学院,它本身只是个校园,不代表任何大学和学院。真正的南洋大学只有一间,从1953年开始,到1980年终止。因此,真正的南洋大学历史只有一部。接受这历史史实是最基本的价值观,因为不尊重历史,就不会相信现在,也不会忠于将来。

2006年3月8日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3月8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8, 2006
2006年3月8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8, 2006

(2006-03-04)立 场 决 定 看 法── 傅文义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立 场 决 定 看 法
── 傅文义 ──

1。同学会和协会的差异

根据李业霖主编的《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1953-1980》,南洋大学法公布于1959年5月29日的新加坡政府宪报,其中一则有关南洋大学毕业生同学会(Nanyang University Guild of Graduates) 的法定地位:“毕业生同学会由校长(兼任主席),与本大学全体毕业生共同组成之,拥有法规所规定之权限。”(第127页)。

1964年6月政府封闭南大学生会(第389页),是否同时也封闭毕业生同学会? 对我来说,毕业生同学会从此不知所终,偶而同学相聚谈起往年旧事,称之陈六使的毕业生同学会,有怀念和爱惜之意。

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Nanyang University Graduates) 于1964年10月29日在新加坡以社团名义注册,根据其网站的介绍,宗旨是“通过举办各类学术、体育、康乐、社交与消闲活动来促进校友之间的联系与友谊。”仅此而已。

“协会是南洋理工大学校友联络理事会、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友事务署和国际校友会的成员。此外,协会也是人民协会和新加坡合唱协会的团体会员。”

同学会和协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组织,同学会代表全体毕业生,协会只代表住在新加坡参加成为会员的校友,约800人。

年代久远,四十多年前被封杀的同学会,至今已鲜为人知,我相信李业霖即将全部写完的南大史,对毕业生同学会将有较详细的记述,企望以待。

2。 何来归属感

“毕业生协会本着大多数会员的意愿,向政府提出把名册从国大迁入南大。” 某君如果不是深有来头,何以知之?

住在新加坡的校友,估计占校友的半数,约6000人,协会会员以800人计,占新加坡校友人数的13%,全体校友的6%。

如果说本着大多数会员的意愿,有没有开会员大会三分二的多数通过,还是二十多位协会理事通过而已?即使有开会员大会得到三分二的多数通过,只能代表全体校友的5%。

1995年南大毕业生名册从国大迁移到(伪)南大,根本不是什么大事,不必大作文章。说什么归属感,说什么会员意愿,只不过是画蛇添足而已。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事后于1999年9月18日在新加坡一项对话会上说,如果时光倒流,他希望能够更早关闭南洋大学,以统一教育语文源流,不过客观环境的局限并不容许他这么做。关闭南洋大学的理由是,新加坡需要一个共同的工作语言,而它必须是英语。

名册迁移没有改变现状,没有改变主事者对南大的敌视。南洋大学早被关闭,真相大白之后,何必兴高采烈,不分清南大和伪(南大),就大谈归属感?归属感是对故土的怀念,不能解释为对(伪)南大的认同,应该参加(伪南大)的回校日。

即使李登辉或陈水扁和日本人勾结,把中国人住民的名册迁回钓鱼台,现状没有改变,盗名窃地和纂改历史之事,接踵而至,只有这些住民之中的汉奸,才会兴高采烈,大谈归属感,鼓吹每年“回钓鱼台日”,做日本人统治下的尖阁岛的顺民。

3。其他

查(伪)南大2005年12月17日校友回校日的颁奖名单,陈新华得南洋校友服务奖,奖分等级,服务奖相当于航机的经济舱位,可见该校友不是没有来头。

据报载,2004年7月“复名”跨台之际,陈向记者发表谈话,攻击不认同“复名”的校友。2005年12月,陈打“老三届”校友的招牌,号召最后三届的南大校友参加(伪)南大校友回校日,隔天又召集“老三届校友联欢会”,向(伪)南大靠拢,对全球南大校友联欢会不满,企图制造校友分裂。之后,没见报章大吹大擂,我相信南大校友对(伪南大)的回校日和“老三届联欢”的反应冷淡。

要珍惜与维持校友之间的友情,“老三届”行不通,也是忘本,“老三届”的名称应该保留给第一届至第三届毕业的南大校友才对。陈说南大是“母亲”还可以,说南大牌坊是“父亲”,比喻不恰当。

母校被分尸,还谈什么“大南大”,陈学鲁迅笔下的阿Q,以“精神胜利法”疗伤,可怜。

陈把国大和(伪)南大说成双语的大学,是骗人的谎言。(伪)南大是红毛大学,不是什么“火凤凰”而是“白凤凰”。根据李业霖在《南洋大学走过的历史道路1953-1980》的注解,从物质到精神,从形式到内容,传统的延续,文化的传承,教学媒介语等等,和南洋大学都没有内在关系和承传关系。

要不要做(伪)南大的顺民,当然是校友的选择,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南大校友不像陈那样热衷名利、趋炎附势,向(伪)南大靠拢,陈的“南大精神”或“老三届精神”,还是留给自己用吧。

陈的一些其他看法,不值得我一一加以驳斥。校友之间,谈得来多谈几句,谈不来少谈几句,再谈不来就不谈好了。在谈论的问题的时候,由于立场不同,对立尖锐,不等于是“排除异己”,陈所持的看法和语气,充其量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在英国的民主,不同政党的议员,在国会争到眼红耳赤,出了国会,不会像陈所说的那么严重,排除异己,怀恨在心。我和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多位理事保持良好的交情,尽管我们对南大问题的看法不可能一致,也不须要强求一致。 2005年6月18日协会的理事留我参加晚会,准备散会的时候,我通过晚会的主持人要和陈打个交道,他说陈在台上甚忙。我于当晚到飞机场,乘搭清晨一点的班机回悉尼。

人要有修养和雅量,把南大校友间的争论,当作“国会的争论”,不就没事了吗?

2006年3月4日
2006年3月27日修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3月04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4, 2006
2006年3月27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27, 2006

(2006-03-03)南大儿女本是同根生为何不能容异己?── 陈新华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南大儿女本是同根生
为何不能容异己?
── 陈新华 ──

拜读了凡夫在 2006-02-16 回应火凤凰对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关心”的文章后,我觉得好多校友就像凡君一样对南大课题赋予非凡的想象力与丰富的联想力,凡君好像对毕业生协会也了如指掌,可喜啊!最少证明你还会知道关心毕业生协会不是吗?但你已把学生组织、同学会、社团注册组织等混乱了,也把南大毕业生协会的英文全名写错了,该是“The Association of Nanyang University Graduates (ANUG)”。凡君不但热爱中华语言文化但也非常崇拜英国文化,还引经据典的为南大毕业生协会历史找定义说:“……毕业生协会名称里的 Guild 字指的是英国从七世纪后就闻名的行会或同业工会的组织”等等!希望凡君能花点时间上协会的网页去多了解协会,网站是: www.nantahalumni.org.sg。

让我摘录一小段有关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简介:“……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于1964年注册为社团,宗旨是通过举办各类学术、体育、康乐、社交与消闲活动来促进校友之间的联系与友谊,协会的会务由20人理事会负责……协会是南洋理工大学校友联络理事会、新加坡国立大学校友事务署和国际校友会的成员。此外,协会也是人民协会和新加坡合唱协会的团体会员。因此,协会积极参与上述机构的活动。在关心国家与社会事务的前提下。协会积极参加与民意处理组的系列对话。”

凡君也赞颂毕业生协会说:“……倒是在合并后,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做了一件受人拥护的事。这团体拒绝成为国立大学校友会成员。但是,九十年代以来,它却热衷于,支持南洋理工大学篡改南大历史、盗窃南大名分、取代南大成为云南园主人的行动。”等等!我相信凡君又搞糊涂了;因为:

1)。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ANUG)谈不上“拒绝成为国立大学校友会(NUSS)成员”,因为这个校友会NUSS也是一个社团注册团体,参加会员是需要高达$5000的入会费。而应该是说:因为大多数南大校友对国大没有归宿感而不愿参加其校友会NUSS ,故ANUG本着大多数会员的意愿向政府提出把名册从国大迁入南大。

2)。说什么篡改历史?什么盗窃名分的?这都不是ANUG的宗旨范围的事;君不见许多海外大学如中国的著名南京大学、南昌大学等也简称“ 南大”二字,是否也须要受到批判和指责呢?

本来要不要参加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俱乐部(NTUAC) 纯粹是个人的事,是一种以个人名义或组织名分去参加另一个学术团体罢了!通过这个平台或途径与本国的知识界保持联系和社交活动而已;却让朱永安学长增添了莫大的烦恼!有必要吗?

朱君于2005-11-18之《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会召请半百的真南大校友》注:“……难道真的是有一批南洋大学的校友,在暗地里协助南洋理工学院的成立吗?这样背弃母校的师生是不可思议的,我相信是不会有人去做的。看来只不过是南洋理工大学在利用永久会员的优惠价,来召请南洋大学校友回去云南园,跟着认同其崭新的‘50年历史’。这样的优待‘召生’政策会成功吗?”请问难道朱君从不曾参加过类似学术组织吗?但我认为每个人该有自己的权力和自由去决定参加任何社团,况且又不用朱君替我付钱$3000,为何要干涉个人自由呢?难道你老人家在海外无缘参加,你也不让别人参加吗?还把新加坡南大校友分真假,未免太霸道了吧!

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体系已全球化,高科技让工商业策略转型,大家常看到国与国之间搞联盟,大企业与大机构相互合并,商业与商业之间创立连锁或加盟等,这已是一种最新的发展趋势和生存新概念。凡君所言:“……用一个聪明的手段尝试促使毕业生协会,完成其‘历史使命’”,令人啼笑皆非!难道你希望看到的是一幕‘孤芳自赏,闭关锁国’而终的结局吗?

南大校友们,你们看!往往就是以上这些不必要的猜疑在捕风捉影,人云亦云,搞到校友间的感情受损,实在不值得啊!

南洋大学25年来总共造就了21届的毕业生,校友人数约一万两千人,就因大家都毕业于不同的年代(1960-1980),来自不同学科与学习的背景与环境,年龄甚至相差20年之距,肯定各届所处的时空有异,学习的经历也有些不同,思想上也肯定有所差别,那是正常的事。所以每当谈论到母校的课题时,校友们都会多多少少的对母校遭遇有着不同的感触与想法,其实校友的反应不一是很自然的。

大家不难发现,一直以来在媒体与校友网站看到的报导往往只是那区区5%或更少的少数校友(若以12000人计只有区区不到500人的话,也只不过是 5%的校友)有着许多怨言,牢骚与不满而已!尤其是海外的校友们对母校的命运给予诸多负面的,悲观的批评和贬意的描述罢了!请问这5%是否就能够代表全体 21届“南大人”的心声与想法呢?为何另外95%的校友选择保持沉默呢?难道他们都不爱母校吗?不!!他们只是不忍心看到或听到校友们之间的吵吵闹闹局面吧了!很可能他们比任何一位发表言论的校友更爱!甚至爱的程度与精神更是令人佩服!但为何南大的课题往往只被一小部分的校友硬性的让她蒙上不必要的政治色彩呢?有些校友甚至对异己者视为叛徒?好笑吧!难道大家在南大所受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体制上思想上出了毛病?

各位校友,我认为今天我们要着重的应该是:“要如何去珍惜与维持校友之间的友情?大家都同属一所大学毕业的,无论你来自第1届还是第21届,无论你学习那一门科,只要一天是南大同学终身都是南大校友!这是不变的事实,你知道吗?这么多年来能把大家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靠的就是“南大精神”,无论校友对 “南大精神”的定义如何都不重要!因为这也是整个华社的精神!虽然大家在某个程度上存在着一些思想上的代沟,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大家应该知道如何去容忍与包含异己,好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才对。

南大就像是一个迷你的万花筒世界,也像是一个育有21个孩子的大家庭一样,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同是正常的,我们的十根手指都有长短,何况是思想行为,父子或母女之间也常出现多多少少的代沟不是吗?更何况我们都是来自各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地区的校友!难道那些不能与自己意见认同的兄弟姐妹(校友)就是野种吗?就是敌人吗?就是反对党吗?

其实这21个(届)南大儿女,每个都有着自己各别独特的个性与想法,但是居于尊老敬贤的原则下,甚少有后辈要发表意见与长辈争论长短的。如今南大子女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成家立业了,是该让大家安享晚年的时候了,不要把上一代的恩怨留给下一代吧!认同现南大与否,其实见仁见智,无奈大家处在不同的角度和方位看历史就有不同的解读,无论对或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您还当我是您的校友吗?我们想念的母校是一样的吗?我个人觉得这么多年来,只要认为自己曾经为母校做过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曾为校友、校友会尽了力!无论母亲是死了还是改嫁了,只要还怀有想念母亲的心就够了,何必还要让兄弟姐妹们争吵不休呢?何必要背着没有结局的历史包袱走入坟墓呢?

曾经有校友问我:南大与新大合并成国大后,为何有些校友偏要硬说母亲死了呢?为何不说母亲改嫁了呢?母亲为了生存被逼改嫁,难道改嫁后的母亲就不是我们的母亲吗?现代人改嫁是很平常的事不是吗?尤其在海外西方社会里,居住海外的校友们应该是司空见惯的,为何你们不能容忍我们这位可怜的母亲呢?已经事过26年了,为何一定要咒她死了呢?你于心何忍?

君不见默默守候了多年的父亲“南大牌坊”,还依然无奈的肃立在原地期望着母亲早日归来,盼到了“1996年迁册”,但子女却不愿原谅母亲的“改嫁”,不愿再让母亲回家门,为何要如此为难母亲呢?到底我们要苛求些什么?我个人就非常赞成郑奋兴博士的“大南大”概念,诸君可能在怀疑我正在替某某布署某某阴谋,但我觉得清者自清。

各位大哥大姐们,若要争论如何开办大学教育!搞南大复名!正名!复办南大!设立网上大学!等等的宏愿太伟大了,令人敬佩!但对我而言也太遥远了!我自问办不到,这种重任就留给大哥大姐们好了。但我毕竟想要问的是:除了以上的宏图大愿能表示热爱母校外,如何才算得上是个爱母校的校友呢?难道只在媒体网络上打打笔战,批评这个儿!批判那个儿!排斥异己!光在纸上谈兵就是爱校的行为吗?也算是关心母校和校友吗?大家也高谈阔论了几十年,该说的相信都说了!该做的相信也做了,26年后的今天有结果了吗?有结论否?大家的目的与心愿都达成与否?满意与否?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问校友会或校方或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应该要问问自己本身曾为校友或校友会或校方或国家做过了些什么?你现在又身在何处呢?自从离校后你曾几何时踏入南大校园探望过?每年的回校日你有参加吗?曾有几回关心过和联系过校友?多年来你可有回家看看兄弟姐妹们,慰问弟妹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过去曾经参加过那一些校友或校友会的聚会和活动?我想如果一个从来都不愿意!不喜欢!又不曾经也不想参与校友的任何活动与聚会的校友,却又喜欢在外围指指点点的责备校友/同学!不懂得如何尊重校友会!不会珍惜兄弟之情的人,又怎么可能称的上是个爱母校之校友呢?你说呢?

少数校友一味的高喊!“要维护纯华文教育!要中华语言文化急切需要在新加坡复兴!要让唯一的华文大学──南洋大学重生!”但自己却在海外留学深造,并接受了高深的英语(若不是双语)教育!精通双语后却痛恨又反对南大与新大合并成双语的国大,这样的思想态度公平吗?君不见他们在网上应用高程度的流利英文论谈,精彩得让人怀疑他们是否出身于华校。可见他们已经走在新加坡政府的教育体制改革前头,好像早已预知南大会有这样改制的一天,不是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何老大哥们又不能接受现在已经改制后的双语南大呢?再看看今天的中国大陆,至今已有许多间着名的顶尖大学都在极急的争办及推广双语教育,如今也有好多中国的精英高才生纷纷到新加坡的中小学甚至大学来学习留学!而我们的老大哥老大姐们却希望看到新加坡的“南大”开倒车!目的何在?大哥们不喜欢这个“红毛大学”但却喜欢住在“红毛国家”!让人费解!

或许是因为众多的大哥大姐们留居在海外已多年,几乎忘记了还有一些留在新加坡死守和等待母亲回家的兄弟姐妹们,就因你们甚少或不曾与本地的校友经常接触的关系,故对新加坡的好多事态与时态的改变都有所不知,君可知道在新加坡经济高度发展的80年代期间,基本建设神速规划时,大家都为了国家建设利益,几乎80%的新加坡校友都曾经历过乡村老家被逼迁和重建的过程;虽然造成许多不便,但为了新加坡的将来,为了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下一代,这些个人困扰和牺牲又算得了什么?难道‘老家不在了’兄弟就要意见不和吗?

海外诸君们可能对本地校友的聚会与活动也有些脱节吧!就因为新加坡地小,联系与相聚非常的方便,有些几乎十几位校友都同在一个机构工作,同一栋商业楼上下班,只是他们聚会时不曾敲锣打鼓罢了!他们也可能一星期见了好几次面,在新加坡最远的路程距离是从东到西,车程也不过是45分钟罢了,要见面一点都不难。

然而我也发现有许多南大校友们都停留在瞎子摸象与断章取义的时代:

1。至今相信还有许多校友都还不知道迁册这一回事。
  记得在每一次的全球联欢会的联席会议上,各地校友们的热门课题是;要南大复名!正名!复办南大等等!矛头压力全都落在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的头上。好像这些都是新加坡校友的责任似的。后来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当时的会长,已故的张炼鑫学长与理事们在众多校友的意愿下努力争取下,几经艰辛的向政府提出把校友名册由国大迁册到南大的要求!就在1995年于行政楼前,空前的庆祝了创校40周年纪念时,在整整6000名校友的庆典上,当时的吴作栋总理当众宣布并答应迁册;在经过新加坡国会三读通过后于1996年成功的把名册从国大迁至南大,让多数校友的意愿完成,令人雀跃万分,难道说这是一场儿戏吗?当时您是否有在场?如果每位校友都懂得如何尊重彼此的话,懂得理智的对待各个校友会组织的话,应该要认同大多数校友给与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在1995年时的委托或使命,这一步是最难办的事都办了。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难办?反而当天大喊复名复办的5%校友却一改初衷,表里不一。莫明其妙!

2。我刻意的让孩子就读南大,如今感受到了‘校友与亲子’双重身份的喜悦。
  目前在“南大”就读学位或毕业的后期新加坡南大校友的子女超过70%,而来自海外如马来西亚及印尼的南大校友的子女也不缺其人;恳切希望南大校友们大家花点时间回南大看看,就不难理解今天的南大规模是往日的十倍以上。变化之大难以想像。每年毕业生多达6千人。

3。有关南大牌坊:
  各位可知道此牌坊早已被列入新加坡历史古迹档案馆,成为了受保护的国家历史古迹之一,四面种满了整齐排列着的花草树木,可是却偏偏有人还继续引用20年前的照片有意无意的显现凄凉的画面,不知是何居心。
  早些时候还有校友建议希望把南大牌坊从原址(裕廊西新镇,第94街) 搬离到新址;我想问问大谈尊重历史的大哥们,如果大哥们真的要尊重历史的话,小弟个人认为是不应该迁移此牌坊的,理由有下:
A) 。从原址搬离牌坊就是一种不尊敬历史的行为,是把南大历史连根拔起的阴谋,是毁尸灭迹的做法。
B) 。就算搬离成功,牌坊也不实用,因为当年的南大的入口路处较窄,而如今的惹兰巴哈路的入口较宽大,现在新加坡的双节长巴士车也未必能驶入。
C) 。如今南大入口处应用了四种语文书写的校名,如果把四种语文加于牌坊上,你说是不是有点不伦不类呢?
D) 。万一在搬运期间毁了牌坊,谁来负责?
E) 。2003年,政府在裕廊西新镇计划建立‘校园市镇’概念,要耗资把一道连接南大与裕廊西新镇的横跨高速公路行人天桥,改建成一个先进的商业行人天桥。到时南大把此当作正门的话,是否又要考虑把牌坊再搬一次吗?(请参阅区如柏学姐2003年10月9日早报的 《南大曾构思建‘校园市镇’》。

4。有关火凤凰君对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的意见:
  我是可以完全理解的,但火君如果明白了我以上所述的校友情怀就不难会明白为何协会如此沉静于一些“敏感的话题与活动”而选择沉默,主要是因为无论毕业生协会发表任何意见或立场都会遇到校友的反对意见与反对浪潮。这可能也是毕业生协会的领导们比较会明哲保身或是不愿看到校友们争吵,更不想看到同学们伤了彼此的感情。用心良苦啊!但我与火君也一样非常希望协会能理解校友们对协会的期望,我认为:
1) 。协会最少每年需要出版一次《南大会讯》发送给校友以保持联系。
2) 。南大网站也必须时常传播最新讯息和活动消息。
3) 。开办网上联络站让校友们发表不同意见与交流。

但话又说回来,我们是否对毕业生协会的期望未免太高了,就像凡夫君对协会的误解一样,说:“……一个数千会员的组织,只有偶尔进行的高尔夫球赛和海皇歌剧院的校友聚餐会,真是可怜”。君以为协会只会搞搞吃吃喝喝而已,请不要忘记这些理事们都是义务的,这也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社团服务苦差,他们只能提供校友一个活动平台,让校友保持联系已经不简单了;所以我希望有胸怀大志的校友们,在边线呐喊的校友们,该是轮到你们发挥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时候了!感受一下被人指指点点的滋味,为南大校友的利益努力做点事吧!别在纸上谈兵了!

新加坡南大毕业生协会于2005-06-18在新加坡海皇举办了庆祝创校50周年后,有些校友却在媒体大作文章说:毕业生协会误导校友,说南大应该是庆祝52周年而不是50周年:因为南大是1950年倡议,1953年创办,1954年建校,1956年成立等等!又说:为何要在6月18日庆祝而不是8 月16日(南大最后一届毕业典礼)等等!但凡是南大生都知道1955年的字样就写在南大牌坊上,庆祝校庆只是一种象征仪式,也是一份心意何必吹毛求疵呢?请问如果当你孩子要为您庆祝生日时,你是否非要硬性规定孩子必须在你的正日不可呢?

还有一位从海外来新加坡参加协会庆祝50周年的校友傅文义学长,说趁机回校拍了几张伤感的照片还上了网:他分别在2005年6月19日与7月1日及 2日,刊登于南洋大学校友讯息http://reunion.nantah.org里,主题:凭吊故云南园,南大故校园的照片(第一至第三组──永祺厅,绿色巴士停车处及学生运动场等) 。他以伤心和遗憾、可怜又感慨的语气大作文章,原来大哥是来扫墓的?但清明已过!难道远道来新加坡只为了刻意寻找几个丑陋的画面是你最大目的吗?为何不见大哥拍拍南大崭新的校友事务所大厦?先进光辉的人文科学院和电脑中心?宏伟的礼堂中心大厦?还有一栋留在原址而经过翻新后的旧图书馆,美丽的教育学院及中华语文中心呢?多少栋设计先进的公寓式学生及教职员宿舍,学生楼与运动场的环境更是优美宜人;这些都是南大辉煌的一面,成功的写照,正常人拍照时都会选择最好的一个姿势最美的画面留着纪念,难道还会有人喜欢特地去拍人家的脚毛作收藏的吗?

南大当局为了筹备庆祝50周年,刚花一百五十万星币翻新的华裔馆,云南园及云南湖,但大哥只拍了华裔馆的招牌,不谈其宏伟的外观只谈陈旧的厕所!嗨!如此传达信息公平?既然来探望母亲却只在门外拍拍外墙与沟渠而已;还有,我的孩子正在南大就读电脑三年级,这三年来我时常都载送他上下课,我和孩子从来都没看过有猴子出现过,偏偏这只小毛猴忽然出现来迎接这位来自远方的大人物校友,真巧啊!现在经过上网,海外校友可能还会以为南大很快要变成动物园喽!如此伎俩哄哄海外校友还可以,要瞒着新加坡校友恐怕很难!

1980年,南洋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合并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许多校友也高谈阔论,想像力非常丰富,好像已经得到千真万确的内幕消息一样,说什么某某人已受了某某人的指挥棒来完成某个任务了!某某人已被某某人的阴谋利用了等等!类似于武侠历史小说中的反清复明情节。但说白了也无非就是围绕在以下几点抄冷饭的谈个不休罢了:

1)。背弃了南洋大学先贤创校的宗旨;
2)。办学无方,沦为小学院;
3)。关闭皇牌的中文系,铲除了华文大学的中文气息;
4)。遣走其所有师生职员,使云南园变成物是人非;
5)。砍尽相思树,拆除“建国堂”(最具代表性的大礼堂) ;
6)。改道封门,使牌坊变成了无主孤魂。等等!

君可知道整个中国历史不能只是单看一个唐朝或清朝而已!要看整体,不然中国5000年的历史那里来?所以整个南大历史就应该从新加坡殖民地的历史开始直到今天;请问你有尊敬我们的历史吗?今日已进入21世纪了,思想若还停留在春秋战国或文革时代这未免太落伍了!我个人认为:

1) 。先贤创校的宗旨不是一层不变,重要是要与时并进;
2) 。办学成败看宏观,不钻牛角尖;
3) 。欲衡量“皇牌的中文系”或“大学的中文气息”的标准已改变,我们已进入数码时代,不可能永远停留在甲骨文时代;
4) 。现有讲师,主要部门主管等等,不缺南大校友数十人,希望你不要抱着26年前的资料好吗?请您上南大网页查看你就明白了;
5) 。相思树未被砍尽,校长岗、云南园与学生楼等还有几十棵,希望您能来为它们浇水呢!建国堂已摇身变成宏伟十倍的先进大礼堂,希望你会喜欢!
6) 。是为风水吗?我不知道,等你回母校探讨吧!

以上纯粹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也算是心声吧!多年来这是我第一次上网发表意见,如有得罪之处尽请原谅,但日后无论你们怎么想我,怎么讲我,都不重要!因为我只想让大家知道要能容忍异己,尊重异己的想法!历史本来无绝对,事事本来无永恒。

谢谢!

(编者按):因技术关系,补上缺漏部分。有关涉及个人地方,欢迎讨论研究,避免互相谴责。编者一向都有删剪的职责,错漏之处,请多见谅。
──2006-3-3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3月2日首版 Created on March 2, 2006
2006年3月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March 3, 2006

(16-02-2006)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没落 或 振兴 ?── 凡 夫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
没落 或 振兴 ?
── 凡 夫 ──

火凤凰君在南大站的文章,提起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的活动表现,建议“若是认为协会已经 out-lived its usefulness,是不是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解散计划”。

火君觉得“现任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的理事对促进校友之间的联系似乎不甚积极,似乎有要让协会走向自生自灭,最后朝向没落之途的意愿”;进而认为“应该鼓励会员加入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俱乐部。……也许将来可以将南大毕业生协会正式和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俱乐部合并,也不失为一个出路”。

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Singapore Nanyang University Graduates Association),原称 Guild of Graduates, Nanyang University。它是根据1967年10月23日施行的南洋大学法令,组织成为代表南大毕业生的团体。这是在六十年代初由早几届毕业生组成的南大毕业同学会(Nanyang University Alumni Association) 被政府封闭后产生的团体。当时南大毕业生协会的理事,有些是执政党的国会议员和活跃份子。

毕业生协会名称里的 Guild 字指的是英国从七世纪后就闻名的行会或同业工会的组织。它的职能是在职业和工作上保护和协助会员。毕业生团体(也是校友会)是个特殊的社会团体。既然规定属于同一个教育机构的学生作为会员的资格,毕业生团体的存在的理由必定是发展和保护会员们所属的学术机构。虽然它也像其他团体一样推展活动照顾会员的利益,这些活动通常都带有增强所属学术机构的最终目的。有人说,校友会的工作应该包括联络校友间的感情。不错,可是联络感情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把校友们组织好,方便进行发展和保护母校的工作。如果一个校友团体很专注的围绕着发展和保护母校这个中心而进行活动,只为了进行社交而安排的活动,既没有时间安排,也没有必要。

回来看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如果火君是真意地在嘲笑毕业生协会没有甚么大作为,一般人是赞同的。在动荡的六、七十年代,没见过毕业生协会代表会员要求当局善待它的会员。当南大被迫根据王赓武报告书改制时,虽然在校学生强烈抗议以至上百名学生被开除,却不见毕业生协会提出甚么异议。1980年当南洋大学并入新大时,毕业生协会也没有站出来就母校被并吞,向社会说句儿女们该说的话。

倒是在合并后,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做了一件受人拥护的事。这团体拒绝成为国立大学校友会成员。但是,九十年代以来,它却热衷于,支持南洋理工大学篡改南大历史、盗窃南大名分、取代南大成为云南园主人的行动。

当毕业生协会忙着推行这些对母校非常不利的策略时,是没有时间从事照顾会员利益的活动的。一个数千会员的组织,只有偶尔进行的高尔夫球赛和海皇歌剧院的校友聚餐会,真是可怜。协会本身没有会所,并非没有活动的主要因素。许多其他教育机构的校友会,幸运有了自己的会所,仍然无意义地存在,成为少数会员应用的麻将馆。当然,在常年会员大会上缺乏事务议论,避免牵涉‘敏感’话题,也会影响出席人数。

给人认为这是毕业生协会无所事事,好过被指为与敌为伍。隐蔽在静默中积极背弃母校,被大家误为失去用途也非坏事。其实,这种误会,甚至可当为好事,因为现在理大不正需要再帮一个忙,确定它就是南大吗?为何不干脆策划与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俱乐部进行合并。所以我要问,是不是火君在放试探气球,用一个聪明的手段尝试促使毕业生协会,完成其“历史使命”,在南洋理工大学转变成为南洋大学的过程中,助它最后一臂之力。火君认为合并是毕业生协会“outlived its usefulness”的出路。我认为,这不但不会使凤凰再生,毕业生协会还会被埋葬在历史的残渣里。

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要避免走向可悲的没落,只有摆脱被利用角色,掌握自身的命运,积极支持和保卫自己的母校。它曾经拒绝参与到国大校友组织结构里,说明它是能尽责和有勇气去放弃被安排的道路的。这个振兴的协会或者是再生凤凰,但它肯定可成为南大儿女的真正代表。目前,中华语言文化急切需要在新加坡复兴,南洋大学曾经承担和实现过在东南亚维护中华文化的任务,我们热切希望一个真正代表南大精神的团体能够重新出现,推动这项复兴运动。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2月16日首版 Created on February 16, 2006
2006年2月23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February 23, 2006

(2006-1-31)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如何避免走上没落之途?── 火凤凰 ──

南洋大学校友业余网站
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
──如何避免走上没落之途?
── 火凤凰 ──

新加坡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自从已故会长张鍊鑫与已故秘书长姚恒强过世以后,接任的理事就没有什么大作为。印象中,除了每年一次(还是每两年一次)在海皇歌剧院的校友聚餐会有近千人出席、以及农历新年的团拜的近百校友出席外、再有是偶尔进行的高尔夫球赛,此外就少有其他让校友们有机会参加的活动。这个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协会本身没有一个会所。

十多年前,协会理事决定将在惹兰勿刹路某店屋楼上的会所出售,原因据说是没有会员使用。协会后来只有一个邮箱通讯处,从此再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地。后来听说南洋理工大学在华裔馆(旧图书馆、后期行政楼)拨出一角作为所谓的会所。一般的会务运作,大概就是各理事动用各自公司的人力资源、出钱出力去完成。由于没有活动,因此也没有向会员征收会费。多年以来,财政上倒也不至于亏损。拥有会所,就会有固定的开支,协会后继无人,有会所可能会步上一些没有新血的宗乡会馆的后尘,最终解散,财产捐给公益机构。

据知,凡是在南大毕业的毕业生,都是南大毕业生协会的当然会员,而那些缴付S$100成为永久会员者,才有在会员大会上的投票权。(不知何人拥有南大毕业生协会章程来证实此规定?)每年的会员大会,除了出席者寥寥无几,就如一些挂牌公司的股东大会,似乎是希望越少人出席越好,避免回答可能之‘敏感’ 话题,匆匆结束。

在已故姚恒强秘书长健在时,我们还定期的收到一些会讯,他过世后的许多年来,协会就没有再发出会讯。有关协会的活动,我们只能通过几位热心的理事用电话和电邮通知才知道。互联网科技已经面世多年,如果嫌出版会讯耗时费事,至少也应将网页上有关协会的资料定期更新。

我个人的感觉,现任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的理事对促进校友之间的联系似乎不甚积极,似乎有要让协会走向自生自灭,最后朝向没落之途的意愿。有此感觉,原因是从没听过会长发表过有关如何让协会继续发展的言论或计划。

最近,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俱乐部新会所即将落成,并邀请南大毕业生协会会员加入成为永久会员,南大毕业生协会也没有表态。按理若协会没有办法(不愿意?)为会员设立一个像样的会所,应该鼓励会员加入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俱乐部。目前有多位校友在南洋理工大学担任要职,而许多前南大生的子女也在南洋理工大学毕业或就读,也许将来可以将南大毕业生协会正式和南洋理工大学校友俱乐部合并,也不失为一个出路。

南大的毕业生,最年轻的今年 47 岁。试问南大毕业生协会,对协会的将来,到底有什么计划?若是认为协会已经 Out-lived its usefulness,是不是可以提出一个具体的解散计划,以后大家各分东西,南大精神,就此寿终正寝?

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会长,你怎么说?

祝 新年进步

火凤凰 敬上
丙戌年正月初三书
(2006-1-31)
主页
Home 历史资料
History 旧抄集存
Archives 南大心声
Speak Out 友谊邮箱
Mail 联欢会
Reunion 回忆、感想
Recollection 互联网知识
On Internet

自强不息 力求上进

2006年1月31日首版 Created on January 31, 2006
2006年1月31日改版 Last updated on January 31, 2006

2007年12月25日星期二

ANUG AGM 01-03-2006

各位理事及校友:

非常感谢全体南大毕业生协会理事会在3月27日接受了我的辞职。现在让我正式以会员的身份(会员证:0033)向南大毕业生协会提出支持李益伍校友的观点和动议,因为此事关系到本会的命运与前景。不能草草了事。更希望南大毕业生协会的理事会能听到或探讨其他关心协会校友们的意见。



陈新华字
11-04-11

----------------------------------------------------------------------------------------------------------------





南大毕业生协会购置会所之点滴


09、02、2006 新华答复雷雅忠

雅宗兄,

我很乐意为你和你的同学们解答对于NTUAC于(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Alumni Club) 会籍的疑问。

(一) 2006年NTUAC的新会费:

让我重申目前这座耗资超过2千5百万元的新会所,为了配合NTU的校友会政策,也为了让更多的历届与来届的NTU毕业生能以最低廉的入会费参加这个崭新的俱乐部,故在2006年开始,NTUAC的新入会费已从$3600调低至目前的:

A) 。入会费$1000及每月月费$40/-或

B) 。入会费$800及月费$40/- (须获得所属的毕业学院,学系的校友会或单位推鉴或引见下才能享有这项20%优惠)

C) 。每月会费从$15/-调高到$40/-。

(二) NTUAC 为了感谢那些早期入会的现有会员多年来的支持,基于目前新会所开支非常庞大,需要大量资金的情况考量下,若以现有区区的3000名会员,每月支付$15/-的会费计算是不足以维持这个新会所的开销和预算。所以NTUAC便提出以下几个广招新会员的策略,让现有会员们决定各别愿意的选择权并同时希望得到所有会员们的支持如下:

会费调整后现有会员的选择权有:
A)。凡入会时少于$800/-或$1000/- 者无须填补不足差额。

B) 。凡入会时超过$800/-或$1000/- 者,可能是$1500,$2000。。。$3600等:

1) 。选择权一:NTUAC承诺,将会在会员数目达到5000名时或三年后视何者为先,以现金或礼卷方式把差额退还给受影响的会员。目的在于希望NTUAC 可以暂时减缓资金流动不足的问题。或。。。

2) 。选择权二:NTUAC将分配额外会员籍(以$800为例,可能1份或2份视个别受影响的会员差额而定),用奖励制鼓励会员介绍新会员,希望通过现有会员帮忙NTUAC招收更多新会员。 同时会员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先前多付的会费早日收回,一举两得。 (其实在新加坡其他许多类似的俱乐部都不曾有此例。而NTUAC的章程也无此规定,故NTUAC纯粹出于对会员过去的支持作出了一种破天荒的特惠安排以表示感激会员多年来的支持)。


3) 。选择权三:NTUAC也将会乐意考虑和欢迎并接受任何有建设性的其他建议或安排,共商盛举。

C) 。NTUAC为了对前南大校友会员或前南大校友表示尊敬而非常特别的设计了有别于上面的独特会籍优惠配套,这可说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会籍优惠,这也要归功于一些南大校友会员在前些时候的争取所至:

1) 新会员:(甲) :入会费$400/-成为普通会员,每月缴费$40/-或
(乙) :一次过入会费$3000/-成为永久会员,无须缴月费$40/-

2) 已是NTUAC会员者:
选择一 :无须作任何安排,只须按月缴交新月费$40/-至到终止/退会。
选择二 :若欲从普通会员转换成永久会员,只须补上与$3000/-的差额+GST便可。
例:入会时已缴了$500/-,现补上$2500+GST即可。


雅宗兄:
1) 。若要我回答你的同学所题的问题,首先必须了解一个基本事实,NTUAC 是个营利的校友团体,非慈善机构,而这个特别会籍优惠只限前南大校友而已,决非他人,相比之下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现任会员能有机会成为永久会员,已是一大特别会籍优惠。

2) 。如果以每月新月费$40/-算,每年$480($40X12) ,若还5年后已是$2400($480X5) ,加上入会时的$500/-已近$3000/-。所以若今天选择一次过入会费$3000/-成为永久会员,到时相信你已无财务负担了。相信很少俱乐部愿意大量招收永久会员。因为此类会员长久对NTUAC不利。但对会员却获利不少。。

3) 。这就好比你在早期买了一部便宜的新气车或一栋房子,使用了十多年后,现在让你有机会,应用当时的旧价,不折不扣的用作对消用途来转换今日的优惠,你说说看划算吗?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好机会罢了,要不然你就保持原状好了,什么麻烦都没有,不管就是了!


我希望以上的回答能令你满意。若还有任何疑问的话,可以与我电话联络。

谢谢。

陈新华
9/2/06
------------------------------------------------------------------------------------------
20、01、2006 陈新华支持文贵看法
各位理事,

我非常赞成文贵的看法。

目前NTUAC 将在二月中登报召标承包新会所的大部份活动与逍闲设施或项目,包括与各商业团体,各友会社团等联办或合办各类活动项目与合作计划等。

因此我认为本协会应该把握这个时机,趁着NTUAC现阶段需要大量资金与资源发展新会所当儿,可能在召标前能协商在这现代化的会所里拥有一个理想的空间好让会员活动也让本协会的名字永远保留并随着校友俱乐部存在而与南大紧系一起。有关细节可从长计议。

NTU每年约有5千名毕业生,预测再过三五年NTUAC会有更多会员时,资金充裕时,我想本协会也恐怕难有机会了。

谢谢!

陈新华
20/01/06
------------------------------------------------------------------------------------------

09、01、06 李文贵建议
On 1/19/06, BONWE wrote:
Dear Kim Young, I thought in our last meeting, we have said that ANUG shall not consider purchase of property, but now we are thinking of buying a property. I may have missed out some earlier discussions about this issue. It is good to have a permanent club house or property for ANUG members, but if we are having a property that our members don't go there often, it will not serve the purpose of having it, and maintenance will be a problem too. There is one option that I think it's possible, and may be a better option, is to purchase or rent a club room or area, in the coming NTUA new club house. In this way, it will be easier to attract members going to ANUG club since there are other facilities that they can make use of (with special rate). There are many other benefits and good aspects that you can think of if we are co-located with NTUA Club House. Regards, BonKwe
----------------------------------------------------------------------------------------

13、01、2006 雷雅忠回复
From: "Lui Ah Chong" < aclui@icpas.com.sg> To: Cc: "yap kim yew" ; "Y B TAN"; "wu hsioh kwang" ;"teo cher cheong" ; "tan sok wah"; "tan kuan yong" ; "ong eng bing"; "ong chu meng" ; "lim cheng eng" ; "lee bon kwe";"heng hiang jin" ; "goh yau kee"< gykco@singnet.com.sg>; "chan sing far" ;"bschia"; "Ng Yok Kuan" ngyk@egs.com.sg Sent: Friday, January 13, 2006 9:03 AM Subject: Re: C:\Sharpdesk Desktop\Image (6).PDF; Dear Mr. Gui, In response to my last e-mail, I would like to make the following clarifications: 1. I support this purchase, 2. after reading your e-mail, basing on the numbers of council members supported this purchase, do we need to re-look at those concerns brought out by Mr. Steven Chan, in fact, all those concerns were discussed in our previous council meeting, except the location of the property, Definitely we need positive support from the council members. Best regards. A. C. Lui 13.01.2006

---------------------------------------------------------------------------------------

13、01、06 副会长魏均扬收集意见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Gui Kim Young" To: Cc: "yap kim yew" ; "Y B TAN"; "wu hsioh kwang" ; "teo cher cheong" ; "tan sokwah“ ; "tan kuan yong" ; "ong eng bing"; "ong chu meng“ ; "lim cheng eng"; "lee bon kwe“;"heng hiang jin" ; "goh yau kee"; "chan sing far" ; "bschia"; "Ng Yok Kuan"

Sent: Friday, January 13, 2006 11:40 AM Subject: Re: C:\Sharpdesk Desktop\Image (6).PDF;
Just to update all members that the following 3 members have also given their support for the purchase. They are Ng Yoke Kuan,Tan Sok Wah and Goh Yau Kee. The only one who is against this purchase so far is Chan Sing Far and he has given his opinion in his email.--- How about other members who have not expressed their view ? > Gui Kim Young
--------------------------------------------------------------------------------------------

11、01、2006 陈新华发表意见

各位理事,
我非常感谢魏钧扬今晚的来电,希望我表示意见,我本已选择弃权而不发表意见,但现在为了表明我个人的立场;就以以下几点发表我的浅见。还蒙多多指教。

购置会所毫无实质意义:
拥有会所的最大目的和意义是要保持校友之间的联系并增进彼此间的情谊;如此一间千余尺的单层会所能办那些活动呢?又能否真正吸引校友到来活动?是不是又沦落到类似一般会馆的命运呢?试问理事们你们会常去吗?
购置后的装修费,维持费,管理费及其他开销是一种负担,是否能达到开支平衡呢?

购置会所可能成为笑柄:
十几年前卖掉座落在同一地点,面积一样大小的会所最大的原因是“没有校友要去活动!” 当时的理事会才决定卖掉。十几年后的今天如果你说会员已愿意到来活动,真令人难以相信。
若干年后,当下的理事们还是一样要面对“如何解决和处理留下的会所”问题?而不是如何向会员校友交代建所基金罢了!
一直以来大家都抱着若有若无,时远时近,又爱又恨的爱昧心态对待南大课题;我想既然本协会在有史以来最难办的迁册问题都落定了,而本协会也已是NTU旗下的校友会之一,为何还要划清你我界限而孤芳自赏呢?
最后,我必须告诉大家我个人此刻不赞成购置会所,并希望能通过来临的会员大会由会员们决定最好。因为会所是大家的事,不该只是由理事处理了事。
顺祝:
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新年快了,事事顺心!
陈新华
11/01/06